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蒼蠅王》作業



前言:


蒼蠅王之所以經典,我想有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無論放在過去或是現在,他所傳達的問題皆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問題。

1954年高汀筆下的蒼蠅王,在我看來就像是德國納粹的縮影,再怎麼民主理性的威瑪憲法,最終都不可避免的成為傑克(希特勒),雖然最終有個軍艦(美國)救走了賴甫,但下次還會這麼幸運嗎?又或者是這艘軍艦真的是航向和平嗎?

而套用到台灣,我們似乎都抓著這艘軍艦不放,我們是否在走向高汀筆下的最後結局?


1.關於角色,你最想成為誰?最不想成為誰?理由何在?


在高汀的筆下,每個角色都有自己代表的鮮明意涵。對我來說,要去抉擇誰是最好或最壞並不容易,因為身為人不會只有一種情緒或想法,而是一種情感與理性的綜合體。不過如果真的要選最想成為的人,那大概是領導人的賴甫。


賴甫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領導人,但他卻是代表了人類的善,也比所有人都像是個人。他會聽取代表理性的小豬的建議,但也會與代表人類自然狀態之惡的傑克共事,並且觀察到西蒙的對他人無私的幫助。

雖然他是一個軟弱的領袖,對於傑克的步步壓迫,差點放棄自己的領袖地位,但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向惡屈服,縱使傑克有著天生的領導風範,在次次打獵的過程當中剝奪賴甫在團體中的地位;在每次海螺會議中挑戰規矩,即使動搖仍沒有違背他自己的本心。


至於我最不想成為的角色,並不是站在賴甫對立面的傑克,也不是牆頭草的羅惹,而是代表理性的小豬。傑克或是羅惹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凡人,在現代政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朋友或是政治人物。我想,在那樣沒有舊有世界束縛的環境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維持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線呢?


小豬,似乎在任何時候都能提出有用的意見,是所有人中最冷靜的人,挾著自己在舊世界的經驗,為賴甫出謀劃策,似乎是個悲劇中的小英雄。然而仔細觀察這個角色的話,高汀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小豬是個旁觀者而不是實際行動的人。當其他人在打獵或採果子之時,他不願一起活動,當他建議賴甫應該建立茅屋時,他沒有動手自己蓋。最終,當西蒙死在他面前時,他依然不為所動,認為西蒙是咎由自取,最終死在了巨石之下。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高汀透過小豬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為人,並不是因為其智慧,而是因為人有情感。就像是對現在的寓言一般,在這個過度追求科學,以及標準化的理性主義時代中,每個人都追求著標準中的完美,機械般重複的動作。最終,我們只會被奪走自己的眼鏡(技術),然後遭到社會這個巨石砸死。


2.關於劇情,這群小孩因何分裂?SimonPiggy因何而死?何以同伴死於非命並未使其他人放棄暴力?


人性除了有善惡的假設以外,每個人都嚮往著自由。然而無論是認為人性本善的盧梭,或是人性本惡的霍布斯,他們都認為眾人需要管理。高汀數次在書中提及「沒有大人」,就是要告訴讀者,人類在自然狀態下的自由中,當出現如傑克的惡時,就會選擇追隨這樣對於美好的虛幻。就像是Milgram 實驗中,人的天性即會遵守權威的選擇,犯下納粹般恐怖的行徑。因此,小孩的分裂似乎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賽門,高汀給了他一個聖經的傾聽者的名號,他不只是正直善良的表現,更是作者在作品中的化身,常常以賽門的口吻傳達高汀的心境。

「也許怪獸就是我們自己」西門對著蒼蠅王說著。賽門在想要告訴眾人怪獸真相之時,即被亂茅殺死。如同耶穌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樣,再怎麼無私之人,也會被人的扭曲千刀萬剮。我想,賽門之死是高汀想要傳達群眾的瘋狂是沒有極限的,謊言的力量是連統治者自身都可以欺騙,而怪獸一直都存在,存在人心之中。

在西蒙死亡的場景中,高汀以極大的篇幅及詩意去譜寫染紅的沙灘,以及漫天星斗的熠熠生輝。這讓讀者深深的陷進西蒙死亡的悲傷以及不解之中,我想高汀想要表達的是,或許聖人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也一直都在為了群眾而努力,基督也好、佛陀也好,他們總是在我們身邊,然而我們卻選擇化身為山洞中的魔鬼。


至於小豬之死,在我的閱讀過程中,總有一種不意外的感受,似乎這為角色必定走向滅亡這條路。雖然我並不喜歡這為角色,但他的存在仍然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為我們做出最好的判斷以及建議。然而不管是剛開始理性的群眾也好,還是發狂的獵人也好,沒有任何人能聽得進理性的小豬。或許是因為其自身的形象或者是表現,使的眾人不願去聆聽,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小豬話語的重要性。如傑克剛開始因為欺負小孩,想起了舊世界的規矩而退縮。或者是一直遵守秩序的唱詩班,人們隱隱約約都知道小豬的重要性,然而我們卻漠視了一切。


而這裡我們就可以發現另外一個問題,究竟西蒙的做為是不是聖人?他願意幫助小孩子摘樹上的果實,願意幫助其他人蓋茅舍,然而他卻不會介入賴甫跟傑克之間的衝突,不願意在小豬受眾人恥笑之時為他發聲。是否,西蒙也應該為這樣的衝突付出一些責任呢?生為傾聽者的他,願意在樹林的一角聆聽著大自然的歌聲,看似超然灑脫的個性,是否又代表著袖手旁觀之人終將滅亡?


3.為什麼荒島上的小孩無法成就不訴諸於暴力、恐懼和主奴宰制的秩序?當Piggy說:為什麼我們都按照大人的話去做,卻一事無成,你對片中小孩的建議?


為什麼需要憲法?這是許多人從來沒有對民主提過的疑問,這也是為什麼小孩無法重建大人的秩序的基本原因。小孩們唱著軍歌行進,跟著大海螺的指揮,卻從來不問為什麼他們該對一個殼效忠;唱詩班聽從傑克的命令,卻沒有人問為何還需要聽從他的命令。當人們失去了對現實產生疑問的能力之時,在荒島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獵人。而這樣的寓言並不只是在極端的荒島之中,其實早早都已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當許多人疾呼為何一個不修邊幅的首富能夠當上美國總統?為何一個草包能夠當上市長?卻忽略了我們早早就看到賴甫與傑克的衝突,也就是精英與大眾間的相互不理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小豬,似乎每個人都有著非同凡響的學識,卻從不願正視那顆落石一直在懸崖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西蒙,旁觀著,想著自己能透過自己的善良改變什麼,不願意去相信其實我們都是獵人。


然而,就算有這麼多的見解或想法,沒有實質上的作為,我們都只能是小豬或者是西蒙,看著賴甫或者傑克對現實的拉扯。但經過許多時間的思考,設身處地讓自己踏上這個荒島,我也並沒有把握可以做的比他們更好。雖然不願意去相信,但似乎人性在高汀的筆下並沒有性善的可能,又或者是說根本無法留下性善的那群人。或許人類真的無法聽進人何金玉良言。


就如同台灣的國際情勢一樣,每個人似乎都可以說上一口流利的外交經,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提出解決的良方,但我們卻又不能像是賴甫一樣搭上軍艦逃走。因此,對我來說,或許最好的建議是馬基維利的君王論:「如狐狸般狡猾,同獅子般勇猛。」我們無法改變群眾的盲目,也無法改變傑克的瘋狂,但如果賴甫有著非凡的手段,或許真的能夠改變現狀。然而這樣的人我們似乎連在歷史的洪流中也只能見其一二。
因此我想,妄下自己有良策是不切實際且狂妄的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