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蒼蠅王》作業

1.關於角色,你最想成為誰?最不想成為誰?理由何在?

我最喜歡的角色是Jack,因為設身處地著想,如果我當時也是被那樣困在小島上,環境那麼惡劣,沒有任何通訊方法,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獲救時,真的會對生活感到失望,因此就會想以「及時行樂」的方式,去度過在這個小島上的生活。最不喜歡Piggy,在處在艱難的環境時,大家必須同心協力才能繼續走下去,自然態度也要呈現勇敢堅強的樣子,這時也最害怕會有膽小懦弱的豬隊友,使得整個團隊要多花一份心力去照顧他、安慰他,而他的膽小也慢慢擴張,導致整個團隊瀰漫著恐懼感,最終團體崩壞甚至解散。

2.關於劇情,這群小孩因何分裂?SimonPiggy因何而死?何以同伴死於非命並未使其他人放棄暴力?

我認為他們因為權利的分配和地位而分裂,因為一個團體領導人通常只有一個,而當有人意見分歧,但領導人卻沒有成功說服他們,就會導致群體的分裂。
Simon是因為在發現真相時,想要急著告訴夥伴怪獸並不存在,但因為夜晚的降臨,恐懼油然而生,這群小孩已經聽信不了任何理由,把想告訴他們真相的Simon當作是怪獸的殺掉了。
Piggy是這部片的理性象徵,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有想法跟解決方法,但也因為這個理性,將他推向了死亡,故事到了後期,小孩們已經深信怪獸的存在,這也在他們心中烙下的不可抹滅的恐懼感,導致最後他們已經聽不下Piggy任何有建設性言論,最後失手殺了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所建立的文明已經崩壞,所以他們認為做這些犯法的事情不會有法律跟道德的責任,甚至不會受良心的譴責。
殺死SimonPiggy後,他們反而沒有收手,而是開始追殺Ralph,我認為是這群獵人派的孩子已經不把Ralph的理性派當自己的同伴了,反而是當成怪獸在看待,所以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是殺人,而是解決他們的恐懼。

3.為什麼荒島上的小孩無法成就不訴諸於暴力、恐懼和主奴宰制的秩序?當Piggy說:為什麼我們都按照大人的話去做,卻一事無成,你對片中小孩的建議?

因為在荒島上沒有文明社會的存在,沒有足夠的約束力可以整治這些小孩,導致他們的野性覆蓋了他們的理性,用一些未經過社會化的行為去主宰這個小型社會的秩序。
按照大人說的做並不一定會成功,因為大人們不知道你會經歷什麼,所以只能給你建議,即使是一樣的經歷,也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所以任何的解決方法不能一味的聽信別人,也要加入自己思考後的想法。

提問:如果這部片由大人來詮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觀感和結局?

擬答:我認為是會的,這群小孩一開始還受著文明的約束,做什麼事情時自然會連結到可能的後果跟應付的責任,但等到文明逐漸在群體中崩壞,小孩子們最底層的野性也就散發出來;如果這部片變成大人來詮釋,會因為他們受社會化的歷程較長較深,所以形成一個組織跟找出一個領導者並不難,也有較多的經驗去解決問題,夜晚的降臨也不會形成太多的恐懼,因此最基底的野性不會太快散發出來,但前提也是要這些大人們是偏向理性的居多以及心理狀態成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