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角色,你最想成為誰?最不想成為誰?理由何在?
最想成為的角色是Jack,由於Jack的精彩表現,似乎沒有人會想成為Jack,但若想像置身在書裡的情境:面對放眼望去一切未知與隱含危險的世界,即便知道無人島、生起了火、找到了食物,未知與危險也絲毫沒有減少。身為甚至稱不上青少年的孩童,即使撇去惡劣的生活品質、不知道如何求生、會不會有大人發現我們,光是自己因此而幻想出來的恐懼,就足以讓那些孩子終日放聲大哭。面對這種情境,Jack願意冒險確保了眾人的安全,即使是想像的中的怪物,藉由儀式安撫眾人,藉此使眾人轉移恐懼,並且積極提昇生活品質。
最不想成為的角色是Simon。Simon是個討喜的角色,他良善,平和,喜歡探索真相,他站在真實的陣營而非Ralph或Jack陣營。但他最大的問題導致他死於作者筆下:他找不到論述和說服眾人的方法,不懂得「用野蠻人的語言和野蠻人溝通」。甚至我認為他根本不在乎真實會給眾人帶來什麼恐懼,也不在乎除了真相以外眾人需要什麼。比方電影情節中找水、照顧飛行員、找尋怪物真面目、分肉給Piggy,他在劇中更像是一把適時展現出人性正向光輝的魔杖而不是一個真人。只能挖掘真相而無法將得知真相後,如何幸福的生活,用什麼方式告訴眾人,除了令人感到可惜,更是必須提醒自己不能僅僅以成為Simon為目標。 - 關於劇情,這群小孩因何分裂?Simon和Piggy因何而死?何以同伴死於非命並未使其他人放棄暴力?
劇情裡Ralph和Jack都展現了對未知的恐懼,但Ralph從未正面處理眾人的恐懼,當怪獸的到來加劇了眾人的恐懼,他只是重複著「島上沒有怪獸」。而Jack則十分主動,雖然在看到怪獸的第一眼立刻拔腿就跑顯示他實際上也十分害怕,不如Simon可以置自己的性命於不顧也要探索真相。然而他即使害怕危險也率先挺身而出,後來甚至反過來利用了想像中的怪獸,藉著一些儀式,安定了怪獸,也轉移了眾人對未知的恐懼。最終爆發出他對Ralph的積怨:他願意捨身犯險,而Ralph坐享其成,導致了孩子的分裂。
Simon之死是因為他認為處理恐懼的根源是消除恐懼的最佳手段。但是恐懼的根源實際上不是怪獸,而是未知的情況。對於眾人而言怪獸的真相不重要,獻上禮物確實讓怪獸安分,沒有任何人人身安全受到影響。此時為什麼有人要提醒我重新面對已經被解決的問題,提醒我島上最大的恐懼來源是虛假的,最大的恐懼依舊是自己對環境感到的無助,重新使心中感到草木皆兵,因此提醒眾人應該回憶起恐懼的人必須要消失。
Piggy之死是因為他不斷提醒著人們文明世界的樣子,同時希望眾人像文明世界裡的大人一樣活著。其實撇去他因為氣喘無法與眾人一同勞動,他的話並沒有如此令人生厭,但他說的話在文明社會中也未必能使眾人清醒自己活得像野獸而不像個人,更何況是荒島上一群連安全、溫飽都尚未滿足的小孩。而導火索在於Jack偷眼鏡的隔天Piggy與Ralph上門興師問罪,這兩人的怒罵提醒著Jack最後的良知自己做了齷齪之事,能讓最後一點良心消聲掩息的方式就是殺掉他們。作為理智的代表,Piggy與Simon之死雷同,都是試圖警醒眾人但無法說服眾人。
當Simon死時,即便是只有起心動念,殺人的景象也實在的衝擊了那些孩童。Ralph用自身的道德譴責著自己、Piggy用他的理智試圖開脫、Jack則試著否認與推諉,因為Jack建立起的秩序靠的是證明自己和轉移恐懼,他無法在他的獵手前承受自己做錯了決定,所以他只能再度將Ralph等人設定成敵人,藉此將可能的譴責與隨之而來的懷疑消滅掉。於是殺掉Ralph和Piggy不是對同伴使用暴力,而是剷除來自敵人的威脅。 - 為什麼荒島上的小孩無法成就不訴諸於暴力、恐懼和主奴宰制的秩序?當Piggy說:為什麼我們都按照大人的話去做,卻一事無成,你對片中小孩的建議?
按照大人說的有秩序、有規則、有禮儀的生活方式是否靠著某些條件支撐著,而這些條件可能是在荒島上沒有的,導致了這種生活方式即使能存在一段時間也無以為繼。但在此之前,我認為任何秩序或政權都必須仰賴暴力、恐懼、主奴宰制才得以運行,正如霍布斯《利維坦》中所述,在自然狀態下,為了擺脫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所有人將自己的權力和力量交由一個威權,以求自身的安全,任何試圖威脅其他人的人會受到威權制裁,這個威權可以是任何政體。同時我們可以想像,當這個政體對某些事有一套官方的看法時,試圖提出反對意見的人也必須與威權,其他所有人為敵,正如Simon試圖告訴所有人恐懼的真相一般而慘死。因此當希望大人的生活能在荒島上實行,就必須能運用暴力、恐懼引導眾人認為野蠻、怠忽職守的人將會成為所有人之敵,一切如文明社會的秩序才有可能到來。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蒼蠅王》作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