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權力風雲》作業

1.  當政府不說真話,媒體無法報導真相,為什麼美國(以該片展演為限)仍是民主國家?劇中參議員和女記者上司,為了選票及收視率,捏造和報導不實訊息。只為了贏得大眾支持,種下民粹的禍根。民粹我認為是代議制民主下很容易出現的產物,太過於短視近利而忽視長遠的後果。另外女記者選擇不報導新聞,表現了新聞自由下的自律。卻是社會裡的少數。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所保障的新聞自由更應該奠定在媒體自律上。綜合上述觀點美國仍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未必成熟。 

2.  當民主政體無助於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民主仍是值得追求的?(談論民主的時候,千萬別忘了階級)

民主值得追求在於它是種意識形態,分配權力和權利,可以被檢討否定甚至修正。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是長期的問題,甚至會有陣痛期。卻也能逐漸看到成效,以台灣民主化的歷程過程來看,其實是有效果的。早期稱原住民為番,山胞等,在社會逐漸追求民主之後,開始正視族群平等的問題。對少數民族開始有正名補償等的措施,促進族群融合,大為改善本省外省以及原住民的關係。一個穩定的自由民主國家,是在許多人的犧牲下建築起來的。電影最後記者坐在車上,經過國旗飄揚的白宮到戰士長眠的墓園也暗示了這個道理。不管是美國還是台灣,在追求民主的過程都會有犧牲,卻能帶給國家新的生命力。

3.   當政治學遠離向學生說真話、無助於探究真實(甚或成為遮蔽工具)和改良社會,這個古老學科是否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虛假的社會,說實話的人有多少?政客的胡言亂語,民眾的不思考。社會的風氣,似乎讓政治成為利益及權利惡鬥的工具。政治學給予思考卻不能給予答案,民眾單方接受政客給的資訊,就像一盤沒有挑選的菜全部吞下去,難消化。政治學或許還不到壽終正寢,但部分的敗壞是存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