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權力風雲》作業


1.當政府不說真話,媒體無法報導真相,為什麼美國(以該片展演為限)仍是民主國家?

以電影中展演為限,美國之所以仍是民主國家,是因為美國持續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向其他非民主政體的國家發動戰爭。國民也都基於媒體渲染,確信這些戰爭是基於正義。
二次大戰以來,舊日本帝國、朝鮮、越南、非洲諸國以至於片中的阿富汗,皆因為美國而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爾後在美國的「戰後援助」下「現代化」,現代化的進程當中最明顯的便是注入民主主義。幾番循環之下,美國總是能處於與非民主國家作戰的狀態,而戰爭猶如「強心針」一般提升國民對民主的信心。
非民主國國家如同民主國家的一面「照妖鏡」,民主國家時常透過指責、制裁非民主國家來展現自身的不同之處,以此體醒自己的優越。美國持續以發掘「民主的敵人」(即便它目前還不存在),來宣告自己是民主國家。

2.當民主政體無助於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民主仍是值得追求的?

我們不常去詢問為何民主值得追求,綜觀我們從小的教育歷程以來,我們總是在學習「非民主不值得追求」來遮掩這個問題。非民主在我們熟悉的語境中幾乎等於動亂、低度發展與無秩序,而現在所談論的民主,卻時常與現代化劃上等號。「現代化理論」甚至假設一國的經濟水準提高,必然會使政體走向民主化。更別說台灣有候選人以「發大財」為口號就能爭取到選民的青睞。
然而在過去,民主政體的設計是為了對抗君權與封建,因此蘊含了「眾人平等」的意涵在裡頭,而非用階級劃分群眾。
若民主政體無助於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那與民主所揭櫫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不值得追求。

3.當政治學遠離向學生說真話、無助於探究真實(甚或成為遮蔽工具)和改良社會,這個古老學科是否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雖然無法指出明確的時間點,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人類意識到群體生活中秩序的重要性的那刻,政治學便誕生了。古老聚落的人們以先祖的智慧、傳統、習慣來治理部落,那便是他們的政治學。
人類生活的痕跡即是政治史的書寫,從古至今我們皆問:「什麼樣的生活是值得追求的?」小至個人的幸福,大至群體的共善。
政治學曾數度改變過它的樣貌,它服務過神權、王權、民主。但不論是哪個階段,因為它所充滿的張力,使它持續維持動態。
若政治學不去探究真實、改良社會,那它必然選則了其他途徑,以現在的潮流來說,政治學面對「實用科學」的壓力之下,統計方法不斷鼓吹研究人的政治傾向。但政治學若僅是作為分類意見的工具,那頂多是一門自然科學,政治行動不過是在編撰人類生物圖鑑。
政治學是否壽終正寢,我的意見是,價值排序的改變可能使得政治學的學習選擇對某些古老問題避而不談,不過只要人類依舊是群體生活,政治學就會持續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