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華氏451度》作業

假定以下主張成立:「為了文明存續,凡人皆應閱讀,並應擯棄聲色娛樂及無關或無助前述任務之讀物或活動」。
QUESTIONS:
  1. 你認為,追求民主政體之健全與文明存續有關?閱讀什麼而能養成什麼能力方能裨益於民主?
  2. 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與文盲有別?文盲宜擁有公民身份?
ANSWERS:
1.    (1)我認為民主與文明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文明早在西方帝國主義時代就已產生,是先於民主制度的真正落實,也就是說民主是文明的末端成果,若當初並沒有發展出文明,人們也無法從文明中推展出民主制度;而當民主與威權制度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時,民主反倒成為文明存續的防護罩;從多個威權制度中發現,要控制民眾思想要從抹煞文明出手,如秦始皇焚書、毛澤東文化大革命,以及蘇聯也有嚴格的文明審查制度。
(2)閱讀宗教典籍能讓人民有爭取宗教自由的想法,閱讀歷史能從前車之鑑中學習,閱讀報章雜誌能增加思辨能力。
2.    (1)各個階段所學的知識一定會因為日久而生疏,高學歷也不代表能增強思考的能力,所以當一位擁有高學歷但畢業後再也沒有吸取新知、複習所學又不懂得去思考的人,我認為其實跟文盲無差別,讀得懂字讀不懂意思似乎是現代人的通病。
(2)首先,公民擁有包括居住及遷徙自由、言論自由、講學、著作及出版自由、秘密通訊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思想及良知自由、集會結社自由、婚姻自由、罷工自由、私生活不受侵犯的權利、國家出入境自由、擁有財產自由等等權利,若以文盲當作公民身分的限制,我認為即違反平等原則: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沒有歧視的情況下受到法律保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