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華氏451度》作業

假定以下主張成立:「為了文明存續,凡人皆應閱讀,並應擯棄聲色娛樂及無關或無助前述任務之讀物或活動」。

1.你認為,追求民主政體之健全與文明存續有關?閱讀什麼而能養成什麼能力方能裨益於民主?

政治體制是一個不斷變革的框架,從人類早期的酋長、部落聯邦,一直到帝國甚至現代的民主政體,我們在試圖建立的,是一個符合當下時代意識型態,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政體,隨著時空的推移,民主政體不一定會是一個最為完善的制度,但首先需藉由維持這般政體的健全,才得以令我們看見它所無法解決的,也才能再來提及文明存續與否,這般帶有使命感的哉問,因著不論民主政體的優劣,在當代我們得看見的是,一個健全的民主政體,人民有著高度的識讀能力,政府維持行政分立與落實法治精神之下,也許還是會出現社會問題,然而,一個運作良好的體制,所能做到的,便是維持整體國家的穩定,以文明存續而言,應為助益,如同華氏451度中,運作良好的政府體系,也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人類的延續。
在書前的導讀中所提到,書本身是毫無意義的,但透過每本書籍背後的作者,他所放入的心思,我們閱讀時,實是藉由文字這樣的載體,來理解他人的心智,從另一個活生生的人類腦中,觀看這個世界,這個充斥著另億萬個想法的世界,每次閱讀,都是與他者的對談,從中交換思考,而這樣窺探他人的行為,幫助我們做到的,是留存各樣時空下的作者意志,不同樣貌的現實與問題也存在其中,如同社交下而累積的經驗,提供我們思路以及理解他人思考模式的切入點,而在有了這般理想的前提之下,也許離民主所期望的公民參與方式,便得以更近一步,同時也讓我們在看到這般體制的完全體後,有機會再檢討當中的紕漏。
2.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與文盲有別?文盲宜擁有公民身份?

        有著學歷,代表著一人通過了現代社會的認證,由具公信力的機構提供保證,而在今日多數的國家中,學歷最少保障的是一人具備識讀的能力,透過學習讓人們最少有能力理解,我們所用以表達、傳遞意義的文字,與文盲這類確實不具備任何閱讀能力的群體而言,必然有著差異,但更大的差異就在於有著能力卻不願使用的群體,與出於能力不足的群體,但我不認為將這兩類族群放置在同一序列上,是富有意涵的,身於今日後現代的背景下,我們難以斷言習得我們這般文字,並透過它與不同作者的交流,是幫助我們或是毀滅我們,但當有一日,社會要求大眾放棄聲色娛樂等途徑,而要求人們閱讀時,便違反了直至今日我們仍信服的自由意志,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最終是有選擇權的,不論他的選擇帶領他沉淪抑或是滅亡,具備閱讀能力與否,甚至具備卻不擁有識讀能力,在現今的脈絡下,皆無法剝奪一個人的基本權利,也許當中有多樣不妥之處,但當我們為此而開始提出限制時,更多面向的思索與問題也不會減少,而許多人擁護的自由也有可能因此出現變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