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華氏451度》作業

假定以下主張成立:「為了文明存續,凡人皆應閱讀,並應擯棄聲色娛樂及無關或無助前述任務之讀物或活動」。

1. 你認為,追求民主政體之健全與文明存續有關?閱讀什麼而能養成什麼能力方能裨益於民主?
民主政體之健全,除了政府的回應性亦仰賴民意的回饋,相互鑲嵌,才得以使國家機器正常運作,而文明的根本建基於文化的形成,倚靠文字記載,生活模式,因而產生不同,具有特色的文明。民主政體之健全與否和文明存續之相關性,舉一例,現今的中國大陸當局,其之政策行事,政府運作並非普遍認知的民主國家,但其力保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古蹟典籍的保存,教育內容規制性地要求詩詞背誦,因此民主與文明之間的關聯性,我想還是難成正比,但不可否認的是,文明的存續,對於任何一國家的發展都扮演一定程度之重要性。
民主的精神並非服從,而是質疑,若要質疑,只得吸取廣大知識,才能知曉政府輸出的政策是否得當,關乎各方面,地理,生態環境,經濟相關知識都值得閱讀,但腥羶色的報章媒體,充斥輿論八卦的文章,我想還是不太需要的,應當透過建設性的對談,交叉詰問,才能裨益於民主發展。

2. 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與文盲有別?文盲宜擁有公民身份?
倘若這份學歷建構於曾經的苦讀或考試,而非倚靠金錢或雞腿換來,即使現下他選擇了不讀書,但曾經的學養我想還是深根於腦中,相較文盲,對於繁多事務都顯得無知,可能造成容易盲從,輕易相信他人,如一九八四內,喬治歐威爾說道:無知就是力量。因為無知,他們服從才得以擁有權力。無不在諷刺無知盲從的人。公民身份不侷限於知識的多寡,我想我們只能說,即便他是無知的,但也是我們的一份子,消極地接受這件事,但積極地成為與他們不同的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