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以下主張成立:「為了文明存續,凡人皆應閱讀,並應擯棄聲色娛樂及無關或無助前述任務之讀物或活動」。
1. 你認為,追求民主政體之健全與文明存續有關?閱讀什麼而能養成什麼能力方能裨益於民主?
答: (1)我認為民主與否和文明的存續有關,但應是文明的存續與否影響著民主的健全,而非是民主與否影響文明的延續。因民主政體只是久遠的人類文明中的一小塊,小說中費博說:「資訊的質,消化資訊的閒暇,以及依照前兩樣的互動所獲得的知識來行為的權利。」這三樣東西能使我們更深刻的閱讀一本書,而第三樣所謂行為的權利,若沒有文明延續時所留下的人民因不滿現狀而積極想改變,這樣的念頭,民主的概念也不會形成,當然,有天也可能人們在這個文明中漸漸看到民主的弊端,使其不再被喜愛,甚至被替代。
(2)我認為是閱讀跟主流思想相反的讀物能夠裨益民主,若假設成立,那麼這個所謂「跟主流思想相反的讀物」就是諸如人類其實沒有文明、知道文明,然後呢?……等質疑和思考文明存在價值的書,而能養成的能力則是「反骨的思考力」我認為接觸大量此類書籍的人必不會滿足於思想的自由,而會付出行動,會說是反骨的,則是因為到時候興許不能保證他不會為反對而反對,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能力若養成在這個假定成立的情況下是危險的,就像比提說的:「那會使你一時變成個醉漢。讀了幾行書,你就鋌而走險。砰,你打算炸掉這世界,砍人腦袋,修理婦孺,顛覆政府。」而若更進一步的問,這樣的能力是必須的嗎?我會認為是的,因為正是思想創造了行動,而反骨使其付諸實踐,不去從眾。
2.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與文盲有別?文盲宜擁有公民身份?
答: (1)我認為是的,但以我的觀點來說,就算有讀書卻不去思考也是等同於文盲,這裡可以分為兩個角度來討論,第一是現實面,小說中克拉莉絲說過:「一小時電視課,一小時籃球或棒球或跑步,再一個小時抄寫歷史或是繪畫,然後又上體育課,可是你知道嗎,我們從來不發問,起碼多數學生不發問;他們乾脆把答案放映給你看,我們就坐在那兒再聽上四個小時電影老師的講課。」當我看到這段闡述時,直接聯想到台灣的教育方式,高中時即使有討論的環節,但大多是匆匆結束,且大家說不出個所以然,而國中之前討論只會被當成拖累進度的人,然而,在台灣學習的學生卻逃不了「在分數和知識之間」的掙扎;若將觀點拉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蓋就算是已經拿到書,卻也讀不懂,可見一人若長期未閱讀,雖不會喪失閱讀能力,卻會無法思考文字之間的意義,這樣與文盲並無差異。
(2)我認為沒有不適宜的理由,若題目的假定成立,公民權中的教育權一定會被施行得很徹底,而文盲擁有公民身份便不會是一件奇怪的事,因為在那樣的情況下,閱讀的目的是為保證文明延續,因此即使是不識字的文盲,也會被強迫餵食許多對於延續文明有利的資料,至於其他公民的權利,舉選舉權而言,也是可以預見如1984裡知識經過修改後淪為被操作的工具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