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期中考題


按照紀錄片《隱私大盜》(The Great Hack, 2019)的觀點,片中描繪和預示了什麼社會趨向何以令人憂慮並應如何積極因應?如果臺灣發生相同趨向,你會同樣感到憂慮?當如何因應?

片中描繪我們的社會正逐漸邁向「資訊化」,而這個資訊化會使每個人的隱私權逐漸被剝奪,且我們皆會在無形中被這些資訊控制,最終失去「選擇的自由」。這絕對是令人憂慮的。我們可以說是活在謊言當中,像前幾堂課老師一直提及,我們從小到大受「民主」教育,皆認為民主制度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將來就要有投票權,但我們真的有「選擇的自由」嗎?還是這看似能選擇的空間事實上都是被這種數據分析的手段操控出來的?

另一方面,撇開選擇的自由這件事,劍橋分析在片中主要是以「商業目的」為主,但如果這種手段被利用在非商業行為,也就是諸如中國的人臉辨識系統、信用評分制度等等,將會對個人的生存權、自由權產生極大影響。

無庸置疑的在台灣已經是有相同趨向的,片中有幕披露劍橋分析公司曾蒐集情資的世界地圖,台灣雖然不太明顯,但可以看到也被塗上了紅色。若我們繼續不重視資訊權,依然將「地球上最寶貴的資產」拱手交出,只會使自己更深陷於被操縱的危險當中。

無論是在是全世界社會或在台灣,社群軟體在當今的社會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有很多方式去拒絕社群網站採集我們的資料。方法雖然複雜,但其實不會占用多少時間。在這起風波發生之後,有人藉由爬梳網頁架構的走向,找出幾乎能同時使用社群軟體,又保有隱私的做法,雖然原理有點難懂,也不保證能拿回自主權,但仍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法。

另一方面,要防範這種滲透的方式,無非取決於個人在媒體識讀方面是否下足功夫。對那些明顯不同立場的假資訊,我們當然可以去澄清,但我認為必須更加小心提防的是那些「同溫層」的資訊。通常,在接收到一個與自己立場相同的資訊時,是很難去懷疑其真實性的,這些資訊給了我們更強的力道去譴責反對方,卻也不完全為真。因此我會說,我們需要加強辨別同溫層、相同立場的資訊。

請從《蒼蠅王》、《動物農莊》、《一九八四》、《華氏四五一度》等小說,選出兩部,並從中各擇一個角色,各提出一個政治學問題,請說明題旨(WHAT)與提問理由(WHY)(兩部小說,兩個類型人物,兩個政治學問題)。

第一,我想針對《動物農莊》的動物們提問:「如果今天動物皆識字且聰明,是否還會受到豬們不平等的待遇?」

拿破崙之所以能穩固他的政權,其中關鍵便是動物的擁載。一個獨裁政體若要長久穩固存在,除了統治者的手段,其人民的盲從、沉默、不思考,通常也是能支持這政權的因素。「動物們聽完拿破崙的意見接著又聽雪球的觀點,無法決定誰說的對。事實上,牠們發現,誰開口說話牠們就買誰的帳。」一些動物發現戒律被動過手腳,卻也快速地接受。他們好像缺少了思考能力一般,鮮少提出質疑,雖然就算質疑也會被說成是雪球的同夥,但在雪球還未離開之時,似乎動物們就不曾「監督」他們的領導者。

但縱觀我們的社會,我們身邊有非常優秀的學者、意見領袖,但卻觀察到一個現象:即使我們覺得有哪裡不對勁、有些「關於戒律」的事情被修改了,我們通常也無能為力去改變。紀錄片或是曾經看過的《權力風雲》裡面的現象是如此,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即使看似比動物們活在更好的政體當中,卻好像跟他們過著一樣的生活。

因此,我便好奇這個問題,如果今天動物們皆識字且聰明(具有思考能力),是否牠們還是會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第二,針對《一九八四》茱莉亞的提問。「茱莉亞會對『追求自由』是助力嗎?」

在一九八四裡面,溫斯頓意識到黨控制著一切,也明白如果推翻黨的掌控,將會對社會帶來改變,「自由」對他來說,是禁忌卻又值得追求的字眼。但茱莉亞不同,茱利亞只覺得他們很「可笑」,覺得黨的某些規定會妨礙他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卻覺得不用去推翻整個黨。她對閱讀沒有興趣、對黨曾經修改過的歷史也全盤接受,雖然看似叛逆,實際上好像跟溫斯頓那種想追求自由的心理不太一樣。

因此我會很好奇,想要追求自由、想掙脫黨的控制的溫斯頓,是否能將茱莉亞這種人視為盟友?當然這必須建立在溫斯頓或其他人已經有能力發展出反叛組織的情況下。常常聽到「倡議必須要把餅做大」的這種說法,但像溫斯頓和茱莉亞這種看似有相同目標,但「核心思想」及有許多細節都不甚相同的人,是否能當盟友?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