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期末考卷

1.       《華盛頓大樓》系列(四篇)如何展演了什麼樣的臺灣知識與臺灣人圖像?(評分重點:切題、引證、結構)
2.       請根據《人鼠之間》、《送報伕》、《牛車》等小說的人物和情節,設身處地,並善用政治學,撰寫公開信一封(自設收信者與發信緣由),以說服窮苦大眾,切勿自相殘殺,唯有團結友愛,才得改變眼前境況。(評分重點:切題、參照、善用)


 1.
         華盛頓大樓裡展現了台灣人高知識份子的怯弱,就像是「夜行貨車」中的林榮平,因為深知地位和金錢的得來不易使他放棄身為台灣人的尊嚴即便他內心憤恨不已,他也願意為金錢地位低頭屈膝。父權主義之下的台灣人是有勇無謀的,詹益宏為了女朋友衝動的出頭,也丟掉了養家的飯碗,但是直得欣賞的是傳統的台灣人總是存在著堅忍不拔的自尊,也一直以身為台灣人而驕傲。
       「上班族的一日」主角黃靜雄因為缺乏勇氣和衝動而放棄夢想,在與現實的考量之下他終究是回頭過著他日復一日的上班族日常。這顯示了台灣人其實大多都安於平凡而且享受舒適圈帶來的穩定。
「雲」顯示了在當時後資本主義發展之下,被忽視的女權和被打壓的勞工權益,即便當時聲稱要幫助小文成立工會的艾森斯坦先生最後也只得屈服於資本主義社會。這裡顯示出台灣人其實在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是存在反抗意識,但是可能在面對可能丟失的飯碗,大部分人是退縮怯懦的,這樣的虎頭蛇尾造成了工會成立的失敗。
在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之下,有許多成功且令人羨慕的案例,使很多青年想要北漂打拼,林德旺便是這樣的一號人物,妄想擺脫過去。在一個打著這樣名號的跨國公司:「我們創造了一個沒有文化、民族、政治、信仰、傳統的差別性的,統一的市場!」讓對雙方擁有歧見的兩位經理放下彼此的歧見共同為一個目前進——金錢。林德旺在這樣的公司下產生了嫉妒的幻想,不斷的想要在資本主義潮流之下成功卻不斷被自己的姊姊點破事實「脫離故鄉,就會枯萎」在兩個極度的念頭之下,最終逼瘋了林德旺。這顯示了台灣人在資本主義之下容易屈服、迷失自我。
華盛頓大樓中的四則故事分別描述了在資本社會下的台灣人如何掙扎和迷失、屈服。


                                                                                            2.
收件者:喬治
緣由:他們所處的農場或許有團結可能性

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制度中讓我們即便有意識且努力賺錢也賺不到一塊可以擁有自己私人且任其發展的空間。到底是為什麼,我們這些人總是完成不了有錢人動動手指頭就能完成的夢想?為什麼,農場的其他人總是無法團結?在送報伕的例子中,台灣人和日本人共同抗爭資本主義成功了。說明了團結是有可能使我們翻身,強迫政府睜開裝睡的眼睛。而在牛車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得知若只是屈服在無法被保障的社會體制之下,而缺乏反抗的話,在惡性循環之下,結果只會變得更慘,而如此悲慘的結局也掀不起什麼波瀾,最終只能不了了之,窮人只會更窮,富人也只會更富罷了。所以,同胞們!讓我們一起團結吧!唯有團結才能集結足夠的力量去撼動社會結構使我們能得到該有的基本權利。身而為人,若是連生存、安生立命的權利都沒有,那跟畜生有何兩樣?
思考一下吧!想想送報伕的抗爭成功,即便是不同文化生活的人也可以團結為自己發聲,那為何我們不可?而若是我們總是對對方有歧見、不信任更甚是自相殘殺,我們便只是消耗自身力量,惡性循環之下,窮人愈多,像雷尼的人也愈多,悲劇亦只增不減。
政府的存在意義便是為了使人民安居樂業,若是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話,那我們便以集結的力量逼迫政府去改變,一開始或許可以先集會遊行的方式讓訴諸政府我們的訴求,試圖為自己發聲。
同為窮苦人是應多一些同理心,若是想脫離現況更應該團結一起翻轉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