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政府不說真話,媒體無法報導真相,為什麼美國(以該片展演為限)仍是民主國家?
政府的透明度、媒體的自由度都可做為衡量社會民主程度的指標,民主並非一刀劃開的是或不是各種的指標應是作為民主的參考依據之一但並非唯一且絕對的,美皈依就符合多數我們普遍認為民主應有的條件,在該片中議員以一種遊走灰色地帶的方是在傳達資訊,既不是欺騙卻也並非坦承的透漏事實,而是以僅告知部分訊息的方式使媒體、人民產生他(議員)所想要的對訊息的認知進而支持政府的作為。此劇情所引出的討論並不直接切中美國是否民主這個問題,當中的重點在於在一個我們認知上習以為常的民主社會中政府資訊的透明如何可能?資訊透明與機密安全間的平衡如何拿捏?媒體在商業壓力下如何作為一個媒體?最後是處於資訊弱勢的人民該怎麼去面對所有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
2.
當民主政體無助於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民主仍是值得追求的?
任何樣態的民主政體都不必然能解決任何一樣現存的社會問題,即使如此民主仍然是值得追求的,民主並非萬靈藥甚至民主中存在許多缺陷但民主能給予最重要的是可能性,解決的可能性、改變的可能性、變更好的可能性,如同我們所處的社會常見對民主的批評「就是太自由才讓社會這麼亂」、「民主不能當飯吃還不是一堆人失業」、「能選舉還不是選出一堆做不好的」,但民主從來就不是直接且立即的要解決那些問題,它給的是一個改變的可能,能發生才可能促使現狀改變,能選擇才可能選到更好的或至少選到一個不太爛的,這些「可能性」是在專制、極權的政體中幾乎無法找到的。
3.
當政治學遠離向學生說真話、無助於探究真實(甚或成為遮蔽工具)和改良社會,這個古老學科是否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或許是,政治學或者說社會科學的本質應該是不斷的探究、解釋、質疑,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刨挖不同的問題,可能為社會解決問題卻同時會發掘更多問題,而這樣不斷找尋、解答、質疑的循環也正是推動社會演進的一大動力,若真的政治學失去了這樣的功能或許也就真的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