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權力風雲》

1.當政府不說真話,媒體無法報導真相,為什麼美國(以該片展演為限)仍是民主國家?
首先討論民主的定義,一般認為民主代表民有、民治、民享,我認為能夠解釋成民主是國家由人民作主,賦予人民達成政治理想的可能性。在電影裡,縱使政府、媒體無法幫助人民接近真實,甚至不說真話、無法報導真相已是背離事實的表現。然而,人民擁有選擇去影響國家的未來,電影裡的在上位者、媒體、教授、白人學生,和另外參戰的兩位學生,每一類型的角色都發表了關於政治的觀點,甚至以自己的方式實踐對政治理想或想像。另一方面,政府與媒體的失能,顯現了民主的侷限,我們可以說民主確保人民選擇的權利,但民主不必然能夠實踐政治理想。

2.當民主政體無助於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民主仍是值得追求的?
我認為民主仍值得追求。承接對上題的回答,「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是一政治理想,固然民主無法實現這項理想,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是被保障的。進一步談是否應以人民作主為優先考量,首先討論相對於民主的獨裁政體,因為我們沒有上帝視角窺見人性善與不善,因此基於預設人性並非全然善良的考量,如果將無限權力過渡給統治者會是一件危險的事,可能不只是同樣無法保障「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的政治理想,甚至有操作權力剝奪人權、鉗制思想的隱憂;接續討論由人民自由選擇有何價值,因為任何決定都影響著國家的命運,人民必須為此擔負責任,而我們相信生命的掌控權在自己,實現生命價值在政治上體現在人民作主上,因此透過人民自由選擇而來的決定,比獨裁、專家治國等途徑更來得有價值。

3.當政治學遠離向學生說真話、無助於探究真實(甚或成為遮蔽工具)和改良社會,這個古老學科是否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不是,我認為政治學除了探究真實和改良社會還有其他功能。回歸到政治的起點,在一個資源有限且多方利益角逐的社會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會是我們想看見的世界,為了好好生活在一起,政治學就此而生。政治的起點顯現政治學有「維持秩序」的功能,即便發展成遮蔽真實、無法改良社會,政治帶來權力,而透過權力命定的制度建構了秩序。另一方面,政治學賦予人「實現生命意義」的可能性,因為生活離不開政治,我們有使命關心政治如何運作,或是追尋使人信服政治的權力的好理由。我認為能夠反過來理解這道題目,一個敗壞的政治環境,不會使政治學壽終正寢,反而有可能將政治學推向更高層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