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角色,你最想成為誰?最不想成為誰?理由何在?
我認為蒼蠅王的所有角色中,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性格是完全完美的。不論是小豬、賽門或拉夫。所以我並沒有最想成為誰,但是我特別欣賞的是賽門。因為他是所有人中唯一知道真相、而且有求是精神、甚至想告訴大家「怪獸其實只是機長的屍體」的這個事實。比起其他人只會害怕未知的恐懼,或嘴上說著不相信怪物的存在卻不敢親自去確認,賽門的勇氣格外讓我佩服。可諷刺的是,他也因此付出了代價。這幕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孩子們對著賽門喊著怪物的時候,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變成怪物的那個。而賽門的死亡也象徵文明的潰堤,在此之後獵人們變得更加的嗜血、瘋狂。
我最不想成為的角色不是帶頭作亂的傑克,而是助紂為虐的羅傑。我相信人性本身就是善惡並存的,但是最後會呈現善或惡和外在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其實我覺得羅傑這個角色比傑克還要殘暴,如果說傑克是率先打破規範的人,那羅傑就是那根緊跟在後的牆頭草。象徵一旦沒有社會規範就會完全喪失理智的角色。
二、關於劇情,這群小孩因何分裂?Simon和Piggy因何而死?何以同伴死於非命並未使其他人放棄暴力?
原先這些小孩其實是想和大人一樣「活像個文明人」,所以他們會投票、開會、制定規則(拿到海螺才能發言)。但隨著時間過去,衝突也愈來愈明顯。我覺得衝突大致分為三個:
第一個衝突是「權力」。當眾人選擇拉夫作為領導人的時候,身為唱詩班領袖的傑克也想要權利,因此分為分別代表野蠻和文明的兩大陣營。
第二個衝突是「火焰」。我認為火焰代表的是文明跟希望,第一次的點燃表示一個文明的開始;第一次的熄滅也象徵衝突的開端。傑克陣營為了得到火焰,不惜像野蠻人一樣夜襲搶奪小豬的眼鏡。諷刺的是,本該是獲救希望的火焰在最後卻變成傑克眾人逼出拉夫的幫凶;卻也是所有人最後得救的關鍵。
第三個衝突是「觀念跟目的」。相較於拉夫跟小豬注重的是「最後是否能得救」,因此會有較長遠的計畫,例如生火、建茅房、制訂規矩;傑克和他的獵人們只專注於「當下是否能填飽肚子」,所以他們不斷不斷的狩獵,沒有顧好火焰才導致錯失第一次獲救的機會。
這也不免讓人聯想到當今台灣社會的一些問題。最近不免有感觸,好像不管任何議題在「發大財」面前就都變得不重要了。群眾很容易被一些看似美好又剛好貼近生活、符合需求的口號給煽動,變得短視近利。
賽門在我心中是真理也是悲劇,他有追求真相、並且告訴眾人事實的勇氣;卻難逃死亡的悲劇。其中有一句話我覺得是整本書的核心「也許怪獸就是我們自己」,我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對於賽門的死可以證明群眾的瘋狂是沒有極限的。賽門忽略了島上的野性,沒有考慮到不是說實話就ㄧ定能生存下來。
小豬是整個島上最理性,也最有成人架勢的角色。但我個人認為他太過於理性導致他並不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例如每次當傑克出現的時候小豬總擔心他是來搶海螺的,沒有想到其實是要搶眼鏡去生火。我覺得他的想法太過於成熟,感覺是硬要維持島上殘存的人類文明,始終沒有回歸現實才導致他的死亡。
我覺得對於同伴的死,剩下的人產生的感情不是同情,而是畏懼,害怕下一個是不是自己。因為這種恐懼,反而會驅使其他人更聽從「有拳頭、有力量」的人的指揮,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三、為什麼荒島上的小孩無法成就不訴諸於暴力、恐懼和主奴宰制的秩序?當Piggy說:為什麼我們都按照大人的話去做,卻一事無成,你對片中小孩的建議?
「為什麼我們都按照大人的話去做,卻一事無成?」看到這個問題的同時我也產生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按照大人的話去做?」書中作者一直強調這是一個沒有大人的荒島,那既然如此大人世界的規則又怎麼完全適用於一群孩子身上?因此當眾人推選拉夫為領導者時,沒有人真正去想為什麼需要一個領導者、為什麼要服從拉夫?只是把舊有的習慣和制度再一次的搬到荒島上,所以最後才會分裂成兩大陣營;甚至小豬說手上有海螺的人才有發言權,也沒有人去懷疑他們的發言權為什麼要受制於一個海螺?所以在一切舊有的社會規範都失序的情況下,所有人就回歸人類最初始的野性,變得暴力而嗜血。但是在最後一幕海軍軍官出現時,就好像又把大家拉回文明的世界,感覺也是一種無聲的控訴-若不是大人們的戰爭,又怎麼會讓一群平均才小學年紀的孩子們在荒島上墮落?
如果要說什麼建議的話,我覺得他們不應該那麼盲從,從一開始到最後結束的時候都是。最初有人說拉夫是團長所以領導人應該要是他,其他人就跟著附和;再來又有人說山洞里有怪獸,其他人也跟著相信;最後傑克決定殺掉手無縛雞之力的拉夫,其他人也顧不得從前的同胞情誼也跟著加入獵殺的行動。其實再對應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當有個不認識的人在網路上傳了什麼樣的消息或八卦,就肯定會有一群哺相干的人隨之起舞,甚至和傑克一樣,塗上顏料就好像看不見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對別人造成怎樣的傷害。當我們拋棄思考和選擇的權利時,就成了心中的別西卜。
請在標籤處附上中文姓名,否則系統無法將本篇計入作者作業。謝謝合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