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權力風雲作業


1.      當政府不說真話,媒體無法報導真相,為什麼美國(以該片展演為限)仍是民主國家?
電影中參議員主動向媒體從業人員提出邀請,目的是希望能藉由媒體來宣傳反恐戰爭的新型戰略,兜售贏得戰爭的希望,來掩蓋戰況陷入膠著的事實,並且趁機為自己的政治身涯鋪路,在訪談的過程中,參議員有詳盡的道出所有行動的細節嗎?想必沒有。
  在此,我們不得不區分何謂「說真話」;依據電影中的劇情,可以分成兩種情境,第一種情境是,參議員並沒有詳細交代新型軍事計畫的細節,採訪的記者認為參議員沒有說真話,第二種情境,參議員想透過新型反恐戰爭的戰略,營造贏得戰爭的希望,來掩蓋戰爭的現實陷入膠著事實。
  筆者在區分上,認定指有第二種情境才能算是沒有說真話,原因是,第一種情境沒有一個事實判定的基礎,究竟該戰略會不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會不會讓戰爭趨向勝利,我們只能推論,不會有結論。因此,採訪記者認為參議員沒有說真話這件事情上,筆者認為並未成立。
  回過頭來看第二種情境,參議員別有居心的推出新戰略,嘗試掩蓋戰爭失利的事實,才是我們該譴責沒有說真話的情境(有事實基礎),策略性的迴避嚴重的問題,對於政府的治理能力確實該打上大大的問號,在此前提下,美國為何還能維持民主國家的狀態呢?原因如下,1.政府與媒體掛勾,透過媒體宣傳政府要向人民透露的資訊;2.媒體取得資訊管道單一(因為是「軍事機密」),沒有其他來源比對資訊正確的判斷基礎;3.民眾取得資訊管道單一,無論是網路媒體抑或是電視台,資訊有可能是被政府塞選過的;最後一點是筆者的推論,4.民眾對於與政治相關性高的資訊沒有興趣,把時間都投注在娛樂性質的新聞、媒體上,不會主動查證更多的資訊,會有這個層次的推論,是基於參議員與記者談話的過程中,說道:「還是你們只要報導娛樂性的新聞」,以及政治學教授與學生陶德談話的過程中,說道:「他們(政府)就是希望你們把時間投注在娛樂上,越少關心政治越好」。
  綜上,美國為何仍是民主國家,筆者認為,是因為人民被政府掌握及控制,只是沒有淺白的道出他們控制的手段而已,民主國家不過是控制比較少的政府罷了。

2.      當民主政體無助於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民主仍是值得追求的?
任何國家在選擇政體的時,選擇哪一種政體有可能完全是偶然,沒有任何理性基礎的,但它可能打著改善種族關係或是社會平等的大旗,尋求民眾的支持(這個國家可能是革命之後誕生的),換句話說,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與民主政體是沒有必然的關係,其他政體也可以去改善種族關係及社會平等問題,因此,應該還有其他原因讓我們去追求民主,是其他政體所沒有的,像是較大程度的自由,較多選擇的權利,仍可以是我們值得去追求民主的原因。
3.      當政治學遠離向學生說真話、無助於探究真實(甚或成為遮蔽工具)和改良社會,這個古老學科是否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政治學是否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刻,取決於由誰的角度出發來決定,對於沒握有權力者而言,政治學無法提供真話的基礎,無法探究真實及改良社會,政治學對於這群人來說,就像是一門被淘汰、破綻百出的武功,學習、接觸後沒有任何意義,它是讓人失望,使人無助的。
反之,對於握有權力的那群人而言,政治學是否向學生說真話,是否有助於探究真實及改良社會,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意義,他們只要能持續掌握權力,掌握治理的技巧就足夠了,透過拼湊謊言拼圖,讓沒有握有權力的那群人相信政治學仍然有用,仍然訴說真話,可探究真實和改良社會,政治學成為了最好的遮蔽工具,這門學問就不會有壽終正寢的一天。
回過頭來想,政治是什麼,政治學又是什麼,就像是要我們想像無限的概念一樣,僅需閉上眼就可以呈現,無限就是一片黑暗,但政治、政治學並非如無限一樣,不存在邊界,也就是說,即使本題的所有前提都成立,並不代表政治學應壽終正寢,這些現象不過是政治學其中一個面相、其中一處邊界而已,不需悲觀的認為這些條件成立,政治學就應死亡,再仔細想想,只要人性之中還存有好奇心的一天,面對層出不窮生活環境的變化仍會感到困惑、不解,政治學就不會消失,在好奇、探究現象的過程中,我們會離政治學的邊界越來越近,甚至可以觸碰到邊界,感受到政治學不斷變化,動態的樣貌,我們會發現,政治學自始至終都活在我們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