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權力風雲》作業

 1.當政府不說真話,媒體無法報導真相,為什麼美國(以該片展演為限)仍是民主國家? 

第四權曾經在美國政治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建國初期是重要的觀念宣傳,鼓吹殖民地應邁向獨立。另一個輝煌時期則是在二戰之後,尤其是在反戰運動及水門案期間。隨著媒體產業越來越在資本主義滲入、購而市場化之後,全世界的媒體都大幅減弱社會公器的功能。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國的次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危機,華爾街金融界用劣質債券堆高房市泡沫,美國聯會、財政部實為幫凶,媒體對這個雷根政府以來長達十餘年的富人金錢遊戲,全未發揮監督能力。從此可看出,美國的第四權已經在商業化之後失去客觀報導真實的能力。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我們得先定義民主到底是什麼? 

學者熊彼得在修正民主理論中認為:「民主只是一種制度的安排,透過其候選人藉由競爭選民的支持以獲得擔任公職的機會。」進一步來說,修正民主理論認為,參政實際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其原因是因為公民本身是理性的。因此只要菁英之間公平競爭,人民依自由意志做選擇即是民主。反而公民對菁英過多的控制將影響決策的品質。 
然而,我想在現在參與式民主當道的世道上,大部分都會否定這樣的論點。如學者S. Chambers認為:「當代民主是以投票中心的民主理論。而民主不只是投票,充其量只能是低標,其應包括投票期間的討論及共識。」不過,S. Chambers也承認,依目前的研究來看,參與式民主仍是最有可行性的選項。 
因此回到這題的主軸上,如果今天梅莉史翠普所扮演的記者(我忘記劇中角色的名字了),無法透過第四權真實的轉交資訊給大眾時,這樣的民主還能算是民主嗎?我想,這題並不是讓我們透過學者定義,去一一檢視達成與否。不過,我們確實可以借鏡學者們的觀點。 

  1. (1)有選舉就算是民主嗎? 

對我而言我想答案是很明顯地否定的。雖然現行的國家中,的確沒有辦法達成A. Ranney定義下高標的民主(主權在民、大眾諮商、政治平等、多數統治),甚至山姆叔叔可以說是違反了全部的原則,但民主仍絕不是熊彼得筆下所述只要有制度及可稱之為民主。 
在憲法中我們可以看到水平與垂直的權力相互制衡,其不只是為了避免絕對的權力,更包含了決斷時避免專制與獨裁的意味存在。因此,到了政治的實務上,更應該追求的是決策的過程多方交流協商。然我們亦不能如參與式民主中的世界咖啡館等耗時費力的民主討論過程。因此,我認為如果有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人民有管道可以參與政治實務的進程,如公民投票、罷免等,這樣才能算是民主,而在片中的美國確實有做到這一點。 

  1. (2)有忠實的第四權才是民主嗎? 

接續上面的觀點來看,第四權似乎並不是民主的必要條件,然而權力的運作裡面,議題的設定(Agenda setting)即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如同劇中阿湯哥以媒體的關係渲染了自己的決策,縱使有軍人因此喪命也能擦脂抹粉的帶過。然而我們都知道幾乎無法透過立法等方式,阻止商業化下的媒體,去報導被掩飾甚至購買的新聞報導產生。雖然我們可以透過國家政府的推動,如英國的BBC盡量避免外在勢力影響新聞的偏頗與否,但仍是網際網路發達下多元選擇的其中一小段而已。因此我認為,政府確實該推動相關法律去維持媒體的公正性,這的確會影響公民的判斷結果,然而這不會是民主必要的條件之一,畢竟這不是容易達到的目標,因此劇中的美國確為民主國家。 

2.當民主政體無助於改善種族關係和社會平等,民主仍是值得追求的? 

這一題的問題可以接續上一題的論述。既然民主無法阻止對於人民知的權利的侵害,那我們是不是不該追求民主? 
我想這裡最有意思的討論就是康德的民主和平論,數據顯示出在二戰過後,戰爭雙方皆為民主國家的數量為零。因此,許多人認為,民主是最好維持和平的方法,各國都應追求民主。然而我認為,政治學的問題皆不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其往往只是價值的選擇 
在這個世代,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打破現代化理論,甚至自成一格,又或者是亞洲價值論的出現,再再打擊民主的聲勢。在這數十年的發展中,威權國家在經濟上的表現,確實令不少民主國家望其項背,不得不與之合作,甚至打躬作揖然而威權國家的人民權利,卻被蠶食鯨吞,不論是近期的香港,還是中共的社會評分系統,都是讓身處在民主環境的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電影中,我們看到記者與現實的對立,學生與現實的對立,軍人與現實的對立。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比較對於民主體制不盡公平,這些皆是民主體制下血淋淋的例子,然而我認為這在獨裁國家中,並不見得會有更好的情況,甚至更糟。如言論管制、新疆西藏的族群衝突,皆是令人髮指的行為。 
而回到今天的問本身,究竟民主是否是值得追求的?其實就是兩種價值的對立與衝突,國家整體的發展,如經濟、公共建設,團體的價值是否可以凌駕在個人之上?又或是個體的價值,如人民的權利才是最該被保障的事物? 
對我來說,我還沒有找到這個答案。但是我認為或許這個問題也不該是一個二元論的選擇,或許真的有方法可以在個體與團體之間做出平衡點,同時又可以有足夠的實力面對國際上強權的壓力。 

3.當政治學遠離向學生說真話、無助於探究真實(甚或成為遮蔽工具)和改良社會,這個古老學科是否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我認為事實完全相反。身為一位非本科系的轉學生,我比任何人都還要常被問到念政治可以做什麼?的確,如同Huntington 的<文明衝突論>最常被挑戰的即是,其是否是在為了美國掠奪他國做了正當性的藉口。然而這個時代是處在一個快時尚的風潮中,人們早已不願面對事情的真相,也不願意花時間在政治這 古老的學說之中縱使似乎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人意識形態,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之所向的政黨,但大部分人卻台灣的政府體制都不理解,甚至連自己參與政治一的方式投票的制度都不理解。 

「解決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我想這是這門學科要給我們的重要能力。政治學是一們社會科學,他不會對我們說謊對我們言不由衷,其對於論證事物的方法並不會有所偏差。一把刀子可以成為殺人工具亦可成為丁解牛的利器,如何使用是在於人心,而非工具本身。因此,我認為政治學本身並沒有到壽終正寢的時間,反而正是其發光發熱的最佳時機。 
畢斯邁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的製作過程最為骯髒不堪,一個是香腸,另一個是法律。」但如果沒有人願意弄髒雙手,那又哪來社會的安定跟和平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