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華氏451度》作業

假定以下主張成立:「為了文明存續,凡人皆應閱讀,並應擯棄聲色娛樂及無關或無助前述任務之讀物或活動」。

1. 你認為,追求民主政體之健全與文明存續有關?閱讀什麼而能養成什麼能力方能裨益於民主?
假設民主政體的健全需有過去經驗的累積以及對所有思想可能的開放性,並且文明存續是在上述的主張假定下且實際實行的樣貌是如電影《華氏451度》所描繪的那樣,那麼民主政體的健全與文明存續會是相互牴觸的,應該說在前述定義下的「文明存續」會不利於民主的發展,如電影中的世界絕大多數的書籍著作遭到禁止及銷毀,這不只抹去過去人類知識的累績也代表現代人所能接受到的知識範圍剩下非常小的一部分,這樣的結果導致人的知識及思想受到大大的限縮,而這與民主健全所需的經驗累積與思想開放正好相反。
應該廣泛的閱讀,廣泛閱讀不同種類、思想、立場的內容不僅是增加個人知識的積累同時也是增加個人對不同事物的接受與思考能力,在民主開放、多元的環境之下所受到最大的挑戰就是與異己者的相處,而廣泛閱讀所增進的是個人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的包容性,這樣的能力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將會是有益於民主政治的發展。

2. 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與文盲有別?文盲宜擁有公民身份?
有差別,學歷僅代表個人的一段經歷證明以及「可能」具備的能力並不直接等於學識或任何能力,文字的確是做為知識傳遞的重要媒介但並不是唯一的媒介,尤其在現代圖像、影音等管道多元,因此文盲並不一定甚麼都不會,有學歷卻不讀書的人與文盲之間的差別可能直接反應在文憑的有無上,但也有可能文盲所具備的知識內涵遠多於有學歷者。
應該要有,公民身分的取得與否不應建立在個人是否識字或者個人具備多少知識的前提之下,並且如上述文盲不一定等於一無所知更不代表他不具備學習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