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華氏451度》作業


假定以下主張成立:「為了文明存續,凡人皆應閱讀,並應擯棄聲色娛樂及無關或無助前述任務之讀物或活動」。

1.      你認為,追求民主政體之健全與文明存續有關?閱讀什麼而能養成什麼能力方能裨益於民主?
我認為追求民主政體之健全與文明存續有關。民主相較於權威政體,它具有較高的包容性,它並不會因為你與統治者的立場不同,而將你的聲音從社會上抹除。舉個簡單的例子——語言,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認為,一種語言如同一座古城,本身蘊含著一套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或說一個文化,相當大程度決定了一個人或社會的眼界、認知以及情感結構。如果今天身處在權威政府之下,語言就有可能被抹煞,包含自語言裡的文化傳承也會戛然而止。
有助於思考的。民主從來不是件輕鬆的事,它極考驗公民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和思辨能力,如果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普通人就容易被帶風向、人云亦云。當生活中沒了思考空間,民眾被空虛的聲色娛樂填充,還有誰會想靜下心來思考一個問題、思考公共事務?
那要讀些什麼呢?我覺得反烏托邦虛構小說是很好的閱讀類別,書中內容多半是放大我們周遭世界中讓人憂慮的特徵,並想像這些特質到了極端會有什麼後果。在閱讀過程中,它或許可以喚醒對生活周遭麻痺的人,進而去思考、去注意潛藏在生活中被人習以為常的問題。

2.  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與文盲有別?文盲宜擁有公民身份?
這裡的文盲我定義為:空有讀懂個別文字的能力,卻無理解語句背後所帶來含義的素養。書是作者的隻字片語,經由腦袋消化後,有邏輯編排得到的產物,並不像圖片影像讓人一目了然,各式各樣類型的書讀者除了閱讀文字外,還需要去解讀作者到底想要說什麼、去想像作者描繪的畫面。
所以說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對我而言與文盲沒有區別,他們拒絕消化甚至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力消化書中的內容,他們的行為如同文盲,文字只是從他們眼前閃過,轉過身就被更具娛樂性質和刺激程度更大的影片、音樂、廣播吸引。

至於於第二個問題,根據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我可以將文盲與有學歷但日常不讀書劃上等號。那這個群體宜有公民身份嗎?我的想法是還是要賦予他們公民身份。原因一是我們無法從外在條件去窺視民眾內心的想法,我們沒有一套完整的篩選機制去判定這個人適不適合擁有公民身份,二是文盲對於社會就一無是處嗎?民主擅長的並不在於提出絕佳的方案,而是避免最糟的情況。而將社會分成兩等人,期待那些「菁英」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最佳的解決方案,這聽起來很理想,但一旦出錯了,代價之大不一定讓人承受得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