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處追求(活著的)多數人統治的民主政體,如何養成公民的歷史常識?對民主政體的健全而言,這項素養是必要的?
首先,如何養成公民的歷史「常識」,我覺得很難。史實雖然相對客觀,但在歷史解釋上卻各有解讀,而當各有解釋時要追求所謂的「常」(普遍、主流認同)其實我覺得是有些矛盾存在的。(但是為了討論問題,我還是先忽略這一矛盾,歡迎大家討論)
而如何在民主政體中養成歷史常識,我覺得最主要還是回歸教育本身:透過教育讓公民明白過去的歷史。除了教育以外,我覺得我們需要有「認為歷史是重要」的社會環境。但是如何造就這樣的環境,我沒有甚麼想法。直覺會認為是政府舉辦一些歷史相關的推廣活動,但是實際的成效到底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我認為是比較難。
我覺得是需要的。對於民主政體而言要求公民有歷史常識,我覺得是希望讓公民們能夠有對於這個國家或土地的歸屬感。民主政體不太能夠如極權政權透過不斷的口號者種洗腦教育去洗腦人民,只能用這種比較柔性地透過教育包裝傳達。
2.當片中的高中歷史老師明白真相後,你會建議她如何教導學生分辨「歷史」的真假?
我覺得有一個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思考的意識,也就是在學習歷史時要思考「這樣子是否合理」。如果是在短時間內的歷史(大約一百年),我認為可以鼓勵學生回去問家中的長輩。歷史不只是書本上記載的文字,歷史亦是人所經歷的時間。例如我們知道過去對於白色恐怖時期有許多發生的事情是被扭曲的,我們便會希望有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來說明當初的實際情況,讓我們無限貼近真實。而如果是一百年以前的我覺得就是保持懷疑的精神,歷史可信但卻不可盡信。
3.歷史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嗎?(想想有無複數的歷史)
我覺得不同,重要程度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有人認為當下重要,有人認為瞭解過去才能理解現在。
「有無複數的歷史」跟題目我有點難聯繫起來,我分開來討論:
先是有沒有複數的歷史,我覺得是有的,我認為所謂的「複數」應該是不同族群的歷史(如同樣在台灣的漢人、原住民族的歷史)。既然是不同的族群對於他們所經歷的史實總會有不同的歷史角度解讀,不能一概而論。
接下來是複數的歷史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嗎? 我認為還是認為不一樣重要,原因如上。
【整理一下想跟大家討論的東西】
1.有沒有所謂的歷史(解釋)的常識?
2.如何營造「認為歷史是重要」的社會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