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官方說法》作業

1.  身處追求(活著的)多數人統治的民主政體,如何養成公民的歷史常識?對民主政體的健全而言,這項素養是必要的?

以現今的台灣而言,教育仍為養成公民歷史常識的最大宗途徑,然而教育並非唯一的途徑,教科書外的史料可讓公民得到更多不同觀點的訊息。對民主政體的健全而言,這項素養是必要的嗎?我想是的,對歷史有足夠的了解,而後去思考、討論,試圖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使人民對國家產生認同感。

2.  當片中的高中歷史老師明白真相後,你會建議她如何教導學生分辨「歷史」的真假?

我無法給予她任何建議。史料由人所寫,每個人都有其立場與意識形態,我們很難去界定所謂的真假,因為我們無法得知史料究竟有多少部分是被添加的。我當然可以說我建議她鼓勵學生查看不同立場的資料,但作為學生(在某種意義上的)第一次接觸歷史的來源,當她教導學生分辨真假的時候,有可能只是向學生傳達了自身的立場和意識形態。

3.  歷史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嗎?(想想有無複數的歷史)

我認為歷史不是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其重視的事物的順序也不同;再者,每個人所關心的歷史也有所不同,如女性史、原住民史,對於不同區塊的人來說,「哪一種歷史」的受重視程度是有所差別的,女性和男性、漢人和原住民,所重視的歷史並不相同。但我認為並沒有完全不在乎歷史的人,畢竟,歷史或多或少,都影響了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