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處追求(活著的)多數人統治的民主政體,如何養成公民的歷史常識?對民主政體的健全而言,這項素養是必要的?
民主政體中如何養成公民的歷史常識離不開基本教育,而如何養成的基本是不能距離學生現實中環境太遠,比如台灣的歷史教育不能離開台灣的民主現狀、阿根廷的歷史教育也會教重要的民主化角色。
健全指的是一個身體健康而沒有缺陷,而素養指的將知識內化的程度。例如說一個人沒有音樂素養,很可能是他連知道什麼是拍子,但連拍子都打不好,更沒有鑑賞音樂的能力。因此只是積累歷史常識,或人民普遍有一定程度的歷史常識,但不會發現謎團願意深究,不願浸潤在研究歷史的環境,不能稱其為素養。但公民的歷史素養與民主政體的健全我看不出其必要性,如果說一個健康且沒有缺陷的身體無可必免會有癌細胞,但可以不致發病且長壽。那健全的民主政體則應該即使有亂源或禍根但依舊維持穩定且走得長遠。給予公民一個主流的觀點,讓有所懷疑的人盡可能少,取得不同觀點並深究的成本極高,並且讓人們不願關心高聲疾呼主流歷史是騙局的人,或許才是讓政體能更加穩定的方式。 - 當片中的高中歷史老師明白真相後,你會建議她如何教導學生分辨「歷史」的真假?
我認為片中老師的轉變就很可取,「150年來...都是相信書上說的,嚴肅點,克斯特,主角已經死了,莫雷諾,薩瓦德、盟迪格、普拉頓、多拉格、拉威爾、洛撒斯、麥提爾,可憐的克斯特,不僅是啞了,而且死了。除非你能跟鬼說話,你把文學部分的資料補上,因為你喜歡歷史研究,所以你的分數是A-」。片中的學生認為自己相信的是對的,而老師則教導學生:當你要說服人,當你要別人相信你是真的,你需要找出相對應的史料佐證,否則你的觀點只是你信與不信的差別,沒有讓你的觀點變得可信,而只停留在我相信或你相信的觀點是沒有真假之別的。 - 歷史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嗎?(想想有無複數的歷史)
我認為歷史對每個人的重要性不同,但不存在「歷史對我來說完全不重要」的人。即使是劇中曾經漠視眼前正在發生的艾麗西,或是任何一個把政治當成茶餘飯後的情緒宣洩之人,都在用著過去的經驗,或是自己的親友長輩的經驗來評價現在。例如有些人覺得對現在政府不滿,就會拿以前政府多好,現在去親日連釣魚島都丟了,更不要提國際上被矮化。但對於經歷了自己或親人曾被過去的政府迫害甚至犧牲的人來說,那段歷史比起閒談,就會更加對文字紀錄裡藏著的辛酸有感於心。甚至於對於這段歷史中被遮住的謎團深究,那麼歷史此時更加成為他找到「原來歷史如何與我有關」的媒介。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官方說法》作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