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論如何養成公民的歷史常識。
以台灣而言,最能、也是最初得到歷史知識的場域就是在學校,而拜科技所賜我們可以輕易的在網路上找到很多「歷史事實」。但如果要將歷史知識提升到常識層次,勢必要吸收各方對歷史事實的解釋,從而衍伸自己對歷史的一套看法。如果只靠學校教育,或單單聽信一方的說法,一定會有很多類似於片中教科書上的歷史觀點偏頗的情況。
我認為能有對於歷史的敏感度或認同,對民主政體的健全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我們要先知道歷史,才能針對那些不好的、不理想的狀況再去做修正。再者我認為,如果能了解歷史,就會知道我們今日的自由是非常難能可貴。跟當紅電影《返校》所要訴說的一樣,「總得有人活下去,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了解並阻止歷史重蹈覆轍,對身在民主政體中的公民,是責任也是重擔。
2.
當片中的高中歷史老師明白真相後,你會建議她如何教導學生分辨「歷史」的真假?
我會建議他,先提醒學生們察覺在教科書裡的字字句句都有其立場,並把同一件歷史事件與各國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做比較,如此一來,學生就更有可能在歷史中找到自己的觀點,而非只接受「官方說法」。
3.
歷史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嗎?(想想有無複數的歷史)
當然對每個人都不是同樣重要的。在社會上還是有一定比例的人認為身體上富足的重要程度要大過於思想上的富足程度。歷史雖然重要,但也不應該強迫每一人都對它有興趣。
想針對現在的歷史教育並不能形塑認同感這點發表意見。我們的歷史教育裡好像太強調「細節」,例如針對某一件歷史事件的始末去詳細交代,而非著重在「脈絡」。如果只是強調事件的細節或制度裡面那些很枝微末節的事情(如介紹中醫的各種流派),是很難讓一般的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的。如果在教育裡面不能知道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台灣的歷史,要如何去培養對土地的認同呢?
如何因「了解並阻止歷史重蹈覆轍」?如何分辨阻止了或重蹈覆轍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