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會是很重要的一點,在現代傳播媒介發達且多元要獲取一項訊息或知識非常便捷,除了傳統的書籍之外語音、圖像、影片都是可能的途徑,因此養成的條件在於持續的接觸並且反思自己所接觸到的內容。
我認為是必要的,不論民主、科技、醫學等的進步都是建立在過去的經驗之上,而歷史對於民主政體的發展來說就等同於過去所累積的經驗,若我們將公民的參與視為民主政體構成的要件之一,那麼公民或至少大多數的公民具有基本的歷史素養就會是必要的。
2.
當片中的高中歷史老師明白真相後,你會建議她如何教導學生分辨「歷史」的真假?
在這裡史料會是一項重要的媒介它作為史實的其中一種載體,如同片中老師要求學生的作業補上引文,也就是學生作業觀點的根據或者說是證據,另一方面,多元的史觀會是很重要的一點,如同上述史料僅作為史實的一種載體,它並不是完全的事實而是經過詮釋後的紀錄,多元的史觀有助於更接近歷史事實的樣貌,相反的單一史觀則容易淪為所謂的官方說法,因此分辨歷史真假的方式除了從史料的記載中找尋線索同時也要從多種的史料中去拼湊事實。
3.
歷史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嗎?(想想有無複數的歷史)
不一樣,這可以分兩個部分來看第一部分是個人在不在乎歷史,有些人會認為過去所發生的事及歷史事件並不重要,相較於在乎歷史的人力使對於這兩類人來說當然完全不同等重要,而從在乎歷史的人身上可以看到第二部分的問題,也就是對在乎歷史的人來說他們所在乎的是哪種歷史,如同上述提過的不論是史料或史觀在多數時候都不會只有一種,在這樣的情況下「哪一種歷史」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先決問題,以台灣史為例我們所熟知的是以漢人思想為中心所做廚的史實詮釋,然而在同樣的時間裡可能同時存在著原住民史、殖民者史等等,甚至細看一點在原住民中不同的部族在歷史詮釋上都會有差異,從這個角度去回應上面的問題就可以發現歷史對每個人來說並不同樣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