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處追求(活著的)多數人統治的民主政體,如何養成公民的歷史常識?對民主政體的健全而言,這項素養是必須的?
「公民的歷史常識」,「常識」通常為該地區或該國人民眾所皆知且無須解釋的日常知識。就因為眾所皆知所以不需特別學習或判斷。而該公民的歷史常識,是歷史事實還是歷史解釋?而人們都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加諸在自己對歷史事件的認知。當一民主政體為強調其存在的合法性及保障政體穩固下,「教育」即成為最回饋率最高的方法。雖然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但可以培養出相同以及認同民主歷史觀的人民,再以人民價值觀一代傳一代的傳播,知識即成為常識。
民主政體的健全,此素養必須存在。鑑往知來,但接收的管道不應該只有課本這一途徑,而是要實事求是的精神去質疑且行動。民主社會中,強調多元。擁有不同的看法及意見,有助於當政者看到政策後的弊端或缺點進而做政策改善。
2. 當片中的高中歷史老師明白真相後,你會建議他如何教導學生分辨「歷史」的真假?
歷史沒有絕對的真假,歷史都是被經過加工過的。只是歷史存在著正反兩面的論述。就像片中老師說沒有明確的證據去證明阿根廷獨立領袖莫雷諾如何死亡的,學生又反駁「沒有證據是因為歷史是暗殺者寫的」,當權者操控的歷史,在某些人眼裡是真的,卻又在反對方眼裡是假的。該如何分辨「歷史」的真假?
這我無法給予建議,所謂真假只不過是不同立場以及不同面向的解釋歷史事件。若真要「分辨」,不如說擁有不同方面對歷史的解釋。教導學生去吸收容納不同的解釋。
3. 歷史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嗎?(想想有無複數的歷史)
歷史不是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歷史培養的是如何思考,而不是給予既定的事實。「鑑往知來」,也不一定能發揮作用。過去發生的類似事件以及解決方法,在未來社會不一定管用。一切都充滿了變數。歷史對於強調規則及按部就班的人來說,就只是單純的「歷史」。相對的,歷史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而歷史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人們去擁有思辨的精神及質疑的想法。了解歷史的前因後果,訓練邏輯思辯,歷史事件不會重複,而是以類似的姿態重現於人們眼前,促使人們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