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期中考題

1.按照紀錄片《隱私大盜》(The Great Hack, 2019)的觀點,片中描繪和預示了什麼社會趨向何以令人憂慮並應如何積極因應?如果臺灣發生相同趨向,你會同樣感到憂慮?當如何因應?
       這部記錄片主要在探討劍橋分析公司違法收集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幫助川普的總統競選和英國脫歐派的活動。敘述著我們雖是身在民主的社會,卻也有被人無意間操控的可能,成為資訊戰裡的一顆旗子。片中的教授因應方式是向劍橋分析公司索取自己所有的個資,而前劍橋分析公司的員工布蘭特妮後來也表示資料的所有權應是基本人權。
       台灣的網路空間其實已經有類似的趨向出現,例如有陣子中國向台灣大量收購臉書上的粉絲專業,藉以用來散播假消息或是洗腦的訊息。對於台灣的選舉而言,只要僅10%的人被影響,就有機會影響選舉結果。所以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比起憂慮,更有種不自在的被監視感。在民主的社會裡,你我都認為自己有高度的自由意識,但當自己的個資在無數的隱私條款中被出賣,而有心人士利用可能比你還要了解你的資訊,在無形中用各種廣告或是假新聞的方式出現在你常用的社群網站中,在不知不覺中,即便你認為選擇權是在自己手中,但你腦中這個決定的過程實際上是被別人牽引著的。
       即使劍橋分析公司在去年破產倒閉,但既然已經有一部份的網軍勢力形成,這份力量便不會消失。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會不會實際上正以某種獨裁的方式進行著?
       說實在要如何因應這種狀況,我也不知道。即便我們現在說著我們的思辨能力要好或是不能輕易相信網路上的資訊,但我們能確保現在的我們沒受到任何資訊戰的干擾嗎?我認為無聲無息的攻擊便是資訊戰最致命的地方。就算事後要秋後算帳,也無法找出確切的源頭,真正的凶手早已全身而退。
2.請從《蒼蠅王》、《動物農莊》、《一九八四》、《華氏四五一度》等小說,選出兩部,並從中各擇一個角色,各提出一個政治學問題,請說明題旨(WHAT)與提問理由(WHY)(兩部小說,兩個類型人物,兩個政治學問題)
         1.在華氏四五一度中,政府限制了人民的思想,焚燒書籍,利用電子耳機傳達訊息。而台灣之前經歷過洪仲丘的國防部黑畫面事件,或黑箱服貿條例,這些事情都跟書中政府想隱藏真相的劇情相似。而書中的蜜莉就是被政府所控制且對周遭一切毫不關心的人,而今日台灣雖然是民主的國家,但跟蜜莉一樣的人還是占多數,政府透過媒體與大量資訊的洗腦,我們的選擇真的是出自我們的自我意識嗎?
        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書中的政府透過焚燒書籍來控制人民的思想延伸,用固定的傳話機器確保人民只會收到政府傳達的話,而台灣也經歷過類似的事件,但如果今天政府真的想隱瞞某件事情的真相,且還利用媒體傳達假新聞,而台灣的人民沒有察覺時,我們所追求的民主是不是只是表面罷了?
         2.1984中,老大哥實施著壓抑的極權統治,是標準的獨裁者。而我們常常認為獨裁是不好的,因為會影響到人的權利等等的,但反過來想想,民主制度真的適用在每個獨裁統治的國家上?民主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嗎?
        提出的理由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民主的優點,我們擁有投票權或是權利不受到別人侵犯等等,我們常常把美國當作民主制度落實的典範。但民主能確保國家富裕跟穩定嗎?美國內部種族、階級問題就層出不窮。有人說很早以前就有實施民主,例如雅典。但當時雅典的民主與現在有落差,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投票,富裕的雅典當時打仗甚至還輸給了專制貧窮的斯巴達。在民主國家中,國家首領由人民選出來,首領也是照著人民的心聲來執行政策,但人民真的知道什麼政策是對的還是錯的嗎?這些政策很有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結果,例如二十世紀初的阿根廷。
我們擁有選舉權沒錯,但大部分人對政治冷感,而候選人選舉的目的往往只是為了權力,而為了吸引人民注意,說著拚經濟、拚外交的敏感話題。我們是否是為了一時的利益,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