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期中考卷

1. 按照紀錄片《隱私大盜》(The Great Hack, 2019)的觀點,片中描繪和預示了什麼社會趨向何以令人憂慮並應如何積極因應?如果臺灣發生相同趨向,你會同樣感到憂慮?當如何因應?
在現下科技高度發展,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對於科技運用的能力是一種武器和也是一種工具。我們依賴社交軟體以維繫社交圈,但從本片我們亦會看到政黨支持者、候選人和重大議題發聲也運用其成為操縱選情和風向的武器,進而促使隔裂社會分歧面向,違背社群軟體創作之初衷,成為使衝突激化的平台。當我們在網路上留下的足跡-數據,被政客用來選情分析,甚至變成影響投票者行為的途徑,所有參與過社交軟體的成員個資都被權力壟斷者「購買」並使用,我們的基本人權又該由誰來守護?
事實上,我相信台灣現在也正遭逢這樣的隱私權侵害危機。2014年柯文哲競選台北市長,在打敗連勝文後當選時,隨即感謝「婉君」的幫忙,倚靠6億個讚+5人小組+1400萬人次FB用戶=85萬張白色力量」(謝明瑞。2015。國政基金會。)而許多的政治公關公司如:戰國策、集智館等也都具有政黨力量的支撐。當政客濫用我們的一切個資以作「輿情分析」時,企業肆意販賣著我們的權利從中得利,而我們卻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彼此爭吵著立場,一同使選戰更加混濁,看不清真相。
於本片中事件的主角教授David Carroll採用的保衛方式即是法律訴訟和新聞媒體關注,使眾人察覺每個社會成員都是權益受損的被害人,這是一個極大膽的嘗試與挑戰,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極龐大的巨人,甚至係為居於超強國家地位的大國。
該如何在毫無縛雞之力的情況下得以保障被侵害的權利?有些國家,人民進行了「do so」拒絕投票行動,有些人抵制了臉書,我們可以奪回控制權,有如破窗效應,當這樣的行動被注意被討論,就代表有其可行性和共鳴性,這並非是一場即刻見效的戰役,而是一場漫長的戰爭,鼓動政府保障人民,相互監督,並且包容不同意見,審視報章媒體之真假,掌握主導權,才能遏止這樣的事情不斷發生。

2. 請從《蒼蠅王》、《動物農莊》、《一九八四》、《華氏四五一度》等小說,選出兩部,並從中各擇一個角色,各提出一個政治學問題,請說明題旨(WHAT)與提問理由(WHY)(兩部小說,兩個類型人物,兩個政治學問題)。

根據本題意旨,吾人選出二人,分別為《蒼蠅王中的piggy和《動物農莊中的拿破崙,以下試論其原由:
(一)Why Piggy
在本書中,始終維持既有立場-民主理性-僅有Simon, RalphPiggy其中又以Piggy最常試圖說服或教化對立方,相對於Ralph對權力角逐的企圖心,Piggy顯得無其他誘因,僅想單純維持社會秩序,即便在越演越烈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著他所相信的價值,在simon之死發生後,在進入對方地盤後,依然堅信著,當他所堅持的價值並非為主流亦或現下大眾所接受的現實狀況下並且危及自身性命,到底還需要堅持下去嗎?
在這邊,吾人試以提出一政治學相關問題:
雖民主為當代主流所接受之體制,但其價值為何?得以成功運行的條件為何?亞洲國家之特質真的與民主相互契合嗎?
(二)Why 拿破崙:
此人物與Piggy係處於對立面,在脫離人類的不當治理,和雪球短暫的指揮時期後,拿破崙成功奪取權力,並以美名行人類之惡舉,無不在諷刺底層勞工階級的駑鈍與政治冷漠,成就了極權,使拿破崙掌權維持一段時日,雖然最後垮台,但也不得不承認寡頭統治於本故事中算是小有成就,也係貫穿全文的集權政體,基本上所有動物所熟悉的政治文化皆為此臣屬,即使即將出現新的掌權者,無人也不得不去猜測,此種統治模式會否延續?亦或稍加修飾後但內容物是一樣的?
在此提出一政治學相關問題:
好的政治文化是被形塑還是生產民主體制的成因?極權與民主是否只是有無美好糖衣的差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