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期中考卷



1.      按照紀錄片《隱私大盜》(The Great Hack, 2019)的觀點,片中描繪和預示了什麼社會趨向何以令人憂慮並應如何積極因應?如果臺灣發生相同趨向,你會同樣感到憂慮?當如何因應?

  《隱私大盜》一片中以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公投等選舉活動作為主軸,探討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代個人資訊安全的重要性,以「劍橋分析」這間數據分析公司為核心策畫的多場選舉活動顯示現代選舉型態的轉變,過去以陸戰為主的掃街、造勢漸漸不再是選戰中的核心戰場,網路戰成為了新興的選戰模式,而在這種新興選戰模式中劍橋分析完整運用數據分析的技術將原本散亂無意義的數字換成資訊戰中的利器,在另一部半紀錄片式的電影《脫歐之戰》中更詳細的去描寫脫歐公投時脫歐方背後的運作方式,也就是《隱私大盜》中「劍橋分析」所涉入的部分。當中劍橋分析在各個社群網站中投入與政治選舉無關的小測驗、選項,藉由這些測驗的答案建立出單一用戶的性格模型,進一步的針對每個不同的性格模型基礎投放相對應的廣告訊息,最終使個體傾向某個政治立場、黨派或人物,以英國脫歐為例他們對具有潛在種族主義的用戶投放大量留歐會引來大量土耳其移民的資訊使用戶對留歐感到恐懼反感。
  英國脫歐公投、美國總統大選或片中提到在其他多個國家都曾實行過意味著這種資訊技術操弄投票行為的趨勢正在發生並且很可能持續擴大,而這種現象令人恐懼的地方不只是它對選舉的影響能力,更在於多數人們並不自覺自己的決策受到外界特定的操控,由於認知偏誤的緣故人們較願意去看見那些相近於自身原先認知的資訊,而上述的技術則是在資訊傳播平台針對個人的偏好去篩選、投放訊息而加強個人原本的認知,這樣的模式致使原本思想、立場不同的人們更加難以接觸交流更遑論了解溝通,生活在熟悉、同質性的環境中固然舒適,但這也使人們漸漸失去面對異己的能力。
  在該片中因應這種技術的出現有人提出「個人資訊權」的概念,也就是拿回個人在個體資訊上的所有權,這樣的對抗方式是從源頭上斷絕數據操控的可能性,而這項權利的爭取目前也正在進行。

  台灣或許已有這樣的趨勢只是尚未完全使用在政治上,從日常中在使用社群網站時就可稍微看出端倪,網站不斷的推薦我們所喜歡的內容並且減少觸及率、觀看數等資料去調整呈現給用戶的內容,針對這樣的現象最令人感到憂慮的依舊是資訊所受到的篩選,只看見特定內容同時也意味著有很大部分的其他內容被抹除掉,而這就不再是個體的認知偏誤而以這也是對自己身處環境認識上的嚴重偏誤。
  主動地去找尋資料或許是一個可能的因應方式,繞過網站系統提供的內容主動地去找尋、接觸不同種類立場的資訊或許可以免於完全受特定資訊牽著鼻子走的盲從狀態,然而從根本上來說個人資訊安全應該才是更重要的,也就是個人有權決定自己的哪些資訊被誰所有、如何利用等,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副作用已超出我們原先的認知及法律的保障,而在觀念上趕上這樣的改變才有可能保護自己的權利。

2.      請從《蒼蠅王》、《動物農莊》、《一九八四》、《華氏四五一度》等小說,選出兩部,並從中各擇一個角色,各提出一個政治學問題,請說明題旨(WHAT)與提問理由(WHY)(兩部小說,兩個類型人物,兩個政治學問題)。

  《動物農莊》中的雪球因受到拿破崙的陷害與狗群的攻擊被迫離開動物農莊,若是當初雪球擁有能與拿破崙相抗衡的武力或甚至是絕對優勢的力量可以控制動物農莊,那麼雪球有沒有可能實現老少校所提出以平等、共享為中心的「動物主義」?
  在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中推翻資本家的下一個階段是勞工階級專政,這個專政對馬克思來說是過渡性的,但在歷史上看到的共產革命最後都停留在了專政的階段持有政權者甚至不是勞工,因此上述的問題所問在於馬克思的共產革命如何可能。

  在《一九八四》溫斯頓最終被老大哥政權所擒並且經過一連串的折磨及思想改造讓溫斯頓打從心裡出現「我愛老大哥」的想法,他的反抗並沒有成功甚至對老大哥所掌控的世界沒有影響,那麼對處於那種整個世界都受到政權掌控的個體來說反抗是不是一件該做的事?
  生活在民主社會中會有一種反抗、爭取權利是理所當然的錯覺,「反抗才有機會」常常被用為「反抗」應當可行的理由,然而從個體的角度來看是將生命拿去賭那渺小的機會甚至可以說是送死,這種「貪生怕死」當然會成為推翻極權阻力,然而保全自己的生命對生物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