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期末考卷


1.《華盛頓大樓》系列(四篇)如何展演了什麼樣的臺灣知識與臺灣人圖像?


陳映真《華盛頓大樓》系列,描繪了外商進入台灣那時代的氣氛。我認為這四篇中所呈現的台灣知識是台灣人為了經濟而屈服於資本主義下,失去自我或犧牲了原有的夢想,被資本主義淹沒。例如「上班族的一日」中的黃靜雄,在自己的攝影夢想與繼續當楊伯良的心腹中徘徊,但最後依然因為沉浸於大家對上班族的好印象而拋棄了攝影的夢想。當時的台灣把西方的制度當成是「好的標準」,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用著國外進口的東西,認為只要是來自西方的人事物就代表高級,且大家對於金錢及地位有著莫名的執著,像是《萬商帝君》中的林德旺,便是因為對資本主義帶來的美好抱著很大的期望,但又一直被當年穿著法衣蹣跚的姊姊影響,最後陷入精神錯亂。而我認為《華盛頓大樓》所呈現的台灣人圖是大家的心裡對於外商公司都有一定的憧憬,為了追求金錢及地位,即使被外國經理踐踏了自尊,也情願待在資本主義中,享受它所帶來的光鮮亮麗。台灣人就像一隻隻順服的小羊,頭上套著資本主義的鍊子,整齊且有秩序的排成一排的在資本主義這浩大機械世界裡,面無表情地走著。但其中也會有像「夜行貨車」中的詹益宏,面對外商對台灣人的嘲諷,並不畏縮逃避,而是為了保有台灣人的尊嚴而提出辭職。

2. 請根據《人鼠之間》、《送報伕》、《牛車》等小說的人物和情節,設身處地,並善用政治學,撰寫公開信一封(自設收信者與發信緣由),以說服窮苦大眾,切勿自相殘殺,唯有團結友愛,才得改變眼前境況。


:《人鼠之間》中的工人們
發信的緣由是希望工人們團結一心,放下對彼此的防備,共同為一個目標前進,讓彼此可以不用隨波逐流。
喬治的夢想中的家與田,是大多數人對未來的憧憬,那並不是虛幻的,但也不是隨手可得的。但這個夢想單靠喬治及藍尼,實現的步伐會很緩慢。但如果這夢想的背後是有一大群人在支撐,我認為這速度會加快許多。那為何各位不放下對彼此的成見,放下對彼此的顧慮,努力為了一個夢想而去打造更好的未來?即使你們內部每個人的種族、技術可能不大一致,但最主要的還是對外的一致性,內部的差異並不足以超過對外的一致性,且工人有生產的優勢,自然也有不生產的能力。且工資只要有人明顯的被降低,其他人的工資也有可能被降低,你們工作上的利益是一體的,所以如果內部不團結,損失的利益只會更多。所以面對資方的剝削,我認為你們大家是有一定的能力可以抵抗的。但前提是你們必須團結在一塊,擺脫內部的種族歧視,把大家視為同仁,方能逐漸擺脫貧窮的標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