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期末考卷

1.《華盛頓大樓》系列(四篇)如何展演了什麼樣的臺灣知識與臺灣人圖像?(評分重點:切題、引證、結構)

華盛頓大樓系列我認為主要軸心在於資本主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與反映當時台灣人特性與所面對到的處境,透過各個故事去描繪社會上對成功的想像(西化、英文流利)對於人(尤其是白領階級)的影響。以下分別論述:

《上班族的一日》中我認為反映的是一種屈服,面對現實還有這個社會對於外商工作者的高評價屈服。首先要談的是裡面提到的整個社會是不斷的透過每個人在社會上不斷的工作所運作,而當他一但不工作便感到自己像是與這個世界脫軌了。他忽然感到彷彿被整個世界所拋棄了的孤單。他才想到:這一整個世界,似乎早已綿密地組織到一個他無從了解的巨大、強力的機械裏,從而隨著它分秒不停、不假辭色地轉動。一大早,無數的人們騎摩托車、擠公共汽車、走路...趕著到這個大機器中去找到自己的一個小小的位置。八小時、十小時以後,又復筋疲力節地回到那個叫「家」的,像這時他身處其中的、荒唐、陌生而又安靜的地方,只為了以不同的方式餵飽自己,也為了把終於有一天也要成長成為向自己同期惶惶然的「上班族」餵飽、養大。這邊其實反映的是這個社會的人就像是被動的成為整個社會的勞動力,所有人的成長只為了成為一個優秀的「上班族」。我認為這邊的概念有一點像是馬克思的異化。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台灣許多大學的招生便是不斷地向外界展示其在職場上的優勢(企業愛用大學排名),或是在學生就學期間培訓它的職場能力。大學儼然已不是一個學術場域,而是職業培訓中心。就像大學生在被問科系後,接下來的問題永遠都是「這個之後能做甚麼工作?」。大眾都將工作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一但你失業、不工作或做非大家所想像能賺錢的工作則會遭人側目、覺得你很怪異。
進一步的,透過黃靜雄待在家中跟朋友打電話中感受到其他人對於他工作的稱讚其實反映出大家對於他工作的高評價,間接也能夠感受到工作帶給他優越感。「你們高等上班的,就是比我們做生意的好」對方說。他呵呵地笑,他說「外商公司罵,有制度」他竟而有些得意了。就算黃靜雄曾一度打算拾起過去的夢想,但是最後還是回到了被他認為是楊伯良所導演的醜陋而腐敗戲曲中的小角色之中。

《夜行貨車》中描繪的是台灣人對於自我位置中的抉擇,最明顯的差異來自於詹益宏與林榮平兩個人。故事中的詹益宏被描繪的形象是一個對於自己是台灣人有較強烈意識(亦可以理解為民族性)的人物,再加上自己的個性因素使得他對於上司敢於頂撞。而林榮平則相反,作為一個在公司有一定地位的人對其上司對情婦的騷擾只能懦弱的忍受。他為了名利放棄尊嚴、逢迎取悅上司而失了骨氣與敢直面與外國上司衝突辭職的詹益宏起了明顯的對比。雖然是兩者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向,但我認為這兩種看似衝突的態度方向抉擇分裂正是台灣人正在面對的。在外商公司工作似乎就是對於外國人卑躬屈膝,還是要硬起來不懦弱的全盤接受?反映的是台灣對於美國(外國)的態度究竟是要硬起來強硬的談判還是如小弟般以美國馬首是瞻之間態度選擇?

  《雲》的敘述方式很特別,主要是透過女工小文的日記與張維傑的回憶交雜闡述一群女工對抗舊男工所組成公會與公司內部壓力的故事。雲這篇對於台灣人的圖像主要有兩個樣態:女性在工作場域所碰見的不平等與台灣人位於勞工階級卻會站在資方立場替資方說話。文中何大姊在工會會議時所提出女性薪水太低因為被認為女性做工目的為的是貼補家用,自己買衣服、胭脂、被當成短暫工而不被重視、領不到退休金和公司會任意裁員的問題。特別注意的是,工人活動中活躍女性的身分。被視為「如男子般瀟灑」的趙「公子」和小文為單身女性,何大姊與魷魚皆為單身母親,他們的身分都比較不容易受到傳統社會的制約(來自家庭的壓力),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只出現幾次的秀麗到後期被男朋友勸阻後便在工人運動中很少出現了。台灣是個傳統父權社會,在女性進入職場後所面臨到的困境不只是不平等的待遇,甚至是你要參與其工會運動時也面對守衛員「將來嫁了人,享福去才是真的。工會什麼的,不要去管。有什麼好處?弄不好,工作都不保」的這種質疑。而第二部份雖然不是很明顯的表現,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新舊公會的對抗與工人對想要組建新公會的訕笑之中看到。「機房、倉庫、維護組的男工,沒有一個要熱心組織一個自己的工會的。」趙公子說,「有好些老公會的人,和同他們一夥的人,還笑罵我們。」明明有一群人為了勞工的權益而奮鬥時,其他人卻是一副事不關己、看好戲的心態,似乎自己並非受益者般的旁觀、冷言冷語。這是另一個台灣的圖像:有時身為受益者,卻會對實踐(奮鬥)者冷嘲熱諷、冷眼旁觀。

《萬商帝君》有兩個重點:商人放下自己的民族主義成為國際經理人與大家沿中只有成與敗。第一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作為外省人後代但不太在乎社會對立的陳家齊與擁有強烈本土意識的劉福金(甚至在外商公司,其英文名字取的是以台語發音)在職場上的對決與較量,對最後兩人在莫非穆公司辦的四天會議後受到Blackwell教授啟發從「台灣人」的身分到「世界管理者」到發現彼此都同樣崇拜Peter Drucker後開始認為對方「還不錯」中間的過渡。透過這個過渡可以看到,這些過去具有民族主義的人在資本全球化影響下其民組主義被轉化成「國際主義」。我們可以看到原本很關心黨外運動的劉德福面對台美斷交的反應奇怪!我第一個反應是:「強加合併」,台灣莫飛穆怎麼辦?我應該是會這樣問:「那麼台灣人怎麼辦?」為什麼一霎那我沒有問這個,至今我也搞不清楚。他的價值判斷已經開始轉換成對於利益的計算時,我們就可以發現這群人已經真正成了「商人無祖國」的代言人了。而林德旺做為苦苦追求向上爬卻無果最後瘋掉的人,卻被公司輕易地拋下。沒有人在乎他為何而瘋,在公司計算下他已經沒有價值了。在資本主義中,沒有辦法產生利潤地都會被捨棄。公司與人之間的關係只剩下利益的算計。

分析完四篇後,還有兩個部分是在許多篇都有提到的東西。第一個便是主從關係。在故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有一個很明顯的權力關係,外國人為主,台灣人為從、男性為主,女性為從的狀況。最為特別的一點我們可以發現,故事中形象上是成功的男人基本上除了有妻子外也有養情婦(Rose、劉小玲)。這個設定反映的是台灣男性在事業有成時,通常都會另外找年輕的女子作為娛樂消遣。女性在這邊不僅是男性的情感亦也是滿足其身體需求的玩物。第二部分是都並非憑實力而擁有權力的人物,如《上班族的一日》的榮將軍或是《雲》的宋老闆都不是靠自己商業方面的能力而擁有權力,而是人脈或是與老闆之間的關係。或是如同《上班族的一日》中Kenneth能夠搶走黃靜雄的位置也是因為總經理的同性伴侶。這些都彰顯了台灣中「有關係就沒關係」的道理。

2.請根據《人鼠之間》、《送報伕》、《牛車》等小說的人物和情節,設身處地,並善用政治學,撰寫公開信一封(自設收信者與發信緣由),以說服窮苦大眾,切勿自相殘殺,唯有團結友愛,才得改變眼前境況。(評分重點:切題、參照、善用)


致 台灣人民 :
各位好,在這封信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說一下台灣目前的現況。現在的台灣正面臨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面對越來越強勢的資方勞工們卻勢單力薄無法與之抗衡。每個人就如人鼠之間的農工般在各個公司間流轉,過去總是對人熱情聞名的台灣對於彼此之間的人愈發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斷的擴大、勞方的罷工抗議卻總是會被同樣身為勞工的民眾抗議等等的狀況構築了台灣現在所面臨到的勞工困境。如果你有讀過《送報伕》的人,你應當可以理解無產階級被資本家所壓迫的困苦;如果你有讀過《牛車》的人,你應當可以警覺的發現產業自動化與非典型工作的出現都是在減少我們的工作重要度,又是一輪生產工具的汰換。然而,發現到這些狀況開始一一發生在現實後,我們能怎麼應對?
唯一解套方法仍是老套一招:勞方團結起來,組織工會。但我們要先明白一件事:台灣政府從國民黨時期開始,就將國家的手伸入勞資爭議,利用國家的力量統合勞動關係,根本不鼓勵勞工運動。因此勞工習慣對政府要求保障勞動權益,但實際我們心態上卻還沒有組織工會,自行向雇主爭取權益的自主意識。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培養其權益是要靠自己整取的意識與組織工會。而當罷工抗議事件發生時,其他人也請要保容與忍耐,而不是一當他們造成你不便時就開始辱罵、反對罷工運動。我們都是勞工階層,我們應該要樂於見到有人願意站出來爭取權益。當勞工站出來爭取權益這件事開始變得頻繁且大眾都是支持的時候,勞工才真正擁有了與企業對抗得資本。
最後提醒各位的是,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企業所擁有的資本能夠買公關媒體來混淆大眾視聽、對個別抗議領袖以金錢來賄絡收買。工會的抗爭、勞工的抗議很容易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被企業用資本掩蓋住、解決掉。但是如果我們一旦退縮、一旦屈服了,當企業知道我們所謂的抗爭能夠被金錢輕易解決時,我們的行動將會越來越難。我們所要追求的保障,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台灣人,站起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