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盛頓大樓》系列(四篇)如何展演了什麼樣的臺灣知識與臺灣人圖像?(評分重點:切題、引證、結構)
首先最明顯的是其中「國籍」的描述:小說當中所登場的主要角色皆是70至80年代的臺灣上班族,他們服務於分公司座落於臺灣的跨國企業,而他們的上司(主管、老闆)皆是美國人。顯示出此一時期具備「洋文」能力臺灣人們所倚重的就業管道即是「皈依」在美國人所經營的企業當中,為這幅全球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投入一份心力。
其次,亦是可以從故事中觀察到「省籍」的因素:《夜行貨車》中詹奕宏是本省人,其女朋友劉小玲是外省人,兩人的相處當中隱約透露出來他們上一輩的省籍張力中所留下的痕跡,然而這個痕跡也影響了詹奕宏最後做出的抉擇。《萬商帝君》中劉福金是本省人,陳家齊是外省人,故事中兩人除了省籍差異,亦有部門之爭的因子,然而「彼得‧杜拉克」的福音卻得以使兩人彼此交流,服膺在一個相同的價值觀之下,以成為「全球經理人」的美好前景努力。
再者,故事中「性別」也是圖像中重要的筆畫:男性佔據著中心位置,而女性則是置放在附屬的位置。此處並非要描述傳統華人思想、觀念下的男女關係。而是性別的差異下,男性的主動地位並非無中生有,是由女性的側寫中支撐起了男性視角,以彰顯男性的思維角度。《上班族的一日》的黃靜雄回想起年輕時代與ROSE的交往過程,逐步帶到他反省現況與夢想的拉鋸。《雲》的小文所留下的日記幫助張維傑省思臺灣女性投身職場處境僅能機械性的付出勞動,因此催化了張維傑萌生出想成家的念頭。
最後,「階級」刻畫了這幅圖像的重要部分:上述的國籍、省籍、性別幾乎都連帶受到階級的影響,這階級的做用是內化在意識當中的,最後也都促使故事中的角色去反省自己的定位。使得這些跨國企業上班族思考:究竟是要對於現在自處的經濟地位沾沾自喜,抑或是正視自己所受到的支配與擺佈?而四篇小說的主角也因此走向了各自的決定與結局。
綜觀上述的四樣要素,即是《華盛頓大樓》系列共同出現的四樣要素,它們皆表明著臺灣人所存有的一種期望與想像,臺灣上班族無不以下列3者為目標:1.能夠說流利的英文、2.在跨國企業上班、3.能力被上司(美國人)所倚重,作為價值觀、人生觀的檢核。以至於我們得以從這四篇小說為材料,觀察出多重要素的多重影響之下所形成的「土壤」,而這片土壤所供應的養分與澆灌下,所長出的作物即是臺灣人的圖像。
2.請根據《人鼠之間》、《送報伕》、《牛車》等小說的人物和情節,設身處地,並善用政治學,撰寫公開信一封(自設收信者與發信緣由),以說服窮苦大眾,切勿自相殘殺,唯有團結友愛,才得改變眼前境況。(評分重點:切題、參照、善用)
楊君的兄長:
您好,我是楊君在日本的朋友,他曾經向我提及過您的事情。
我所認識的楊君是為有骨氣的男子,為了給家人好的照顧而隻身來到東京。不過一開始便碰的一鼻子灰,不幸受騙,被派報所的惡老闆騙的生無分文。然而轉機是我的另一位好友:佐藤,替他介紹到淺草的一間玩具工廠做工,暫時解決了生計的問題。
我與楊君一同在佐藤的推薦下用功鑽研使勞動者過更有尊嚴的生活,過去一陣子下來,我們理解到前往臺灣的日本人跟日本老闆都是這一幅德性,不論是日本還是臺灣的處境都是一樣的:有錢的人掠奪窮人們的勞動、讓勞動者吃盡苦頭還做賤他們的工資⋯⋯。唯有有勞動者們團結起來一途,才可以有一絲希望對抗使廣大勞工受苦的資本家們。
聽楊君提起過,您做了巡查之後不討村人們的喜愛,甚至是母親斷絕與您的關係,也不願意受您的照顧。我認為非常的遺憾,日本人做巡查欺壓村人是他們不好,然而臺灣人怎麼也成為一丘之貉?請您仔細思考要怎麼樣幫助自己的同胞,就像楊君所思考的一樣。
不久前楊君訂了蓬萊號的船票返回臺灣,經過幾個月的學習,他如今打算返回臺灣貢獻所學。很有可能不久後你們便會碰面了,我希望體醒您,楊君願意為了故鄉臺灣而奮鬥,您願意幫助他嗎?幫助楊君也同時是在幫助廣大的臺灣同胞。
願您能效法您有氣節的母親、有骨氣的弟弟,盡一份力協助楊君回臺灣後的奮鬥吧。
田中
3.學期成績自評:
分數:80
本學期有幸在最開始的第一份貼文上台分享對於《獅入羊口》的評論,不過當下準備並不充分,只能急忙吊書包分享一些早已形成的觀點,沒能給學弟妹太踏實的建議,實則可惜。不過我認為也算是透過展演給台下聽眾做一次示範:上台便不需要再依賴發表過的貼文,一來是不要照稿念,這不是新聞稿;二來是在台上仍然可以即興的發揮,說不定會有新的刺激。每次上台都當審慎應對,但仍舊不忘記這是要與同學交流的過程。
往後的部落格貼文,雖然有兩度獲得「P」的註記,以及兩度與同學留言互動的經驗,不過接沒有在課堂上有所發揮,心情交雜在預備的不安與不吐不快之間。沒能抒發己見的複雜情緒,在此表露無遺。
綜上所述,我認為應當給自己一個中規中矩的評分,既不輕看自己微薄的貢獻,也不過度抬舉自己。80分正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