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期末考卷


1.《華盛頓大樓》系列(四篇)如何展演了什麼樣的臺灣知識與臺灣人圖像?(評分重點:切題、引證、結構)

此四篇文章透過四則背景同樣位於華盛頓大樓的故事,講述了雖然此些白領階級看似進入了世人所稱羨的外商公司,然現實卻是面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的灌輸,原先的台灣社會被披上了資本化、西方化、實用主義、唯物主義的外衣,表面上是台灣得以透過進入資本主義市場來改善經濟處境,卻因外來價值與利益分享結構的強行輸入,成為了如同殖民地一般的受剝削情形,如此的不平等除了呈現在美國人與台灣人之間,亦存在於男人與女人之間、資方與勞方之間、城市與鄉村背景者間,在書中的主角無不奮盡全力在這套被灌輸的價值中取得優勢地位,卻往往受制於結構的限制而落入了對於無法實現現實之下的虛無、對自身身份認同的迷失,以下大致就各篇的主題做一陳述。
   首先是〈夜行貨車〉一篇,我認為其主要乃講述了台灣人身份認同的問題,其以林榮平、劉小玲以及詹奕宏間的關係闡述了包含因生理因素以及當時代對於女性於職場之意向,「我有孩子而你卻什麼也沒有」,對於詹奕洪的情感依附使得劉小玲的身份認同來自於對方的關愛(此亦同樣呈現在前段與林榮平的互動),相較之下,林榮平作為詹奕弘的上司,對於自身認同則是建立在美國人主管,在此關係下棋無法對於侵犯自身價值之事提出反抗,就如同劉小玲當初如何央求,皆無法脫離詹對自身態度的不穩定,而此篇亦談及了當時代省級認同的問題,詹奕宏酒酣之時認為劉小玲存在對本省人的誤解,亦點出了省籍下的矛盾爭執。而對於詹奕弘的角色,其一路成長都活在父親的期望之下,同樣是當時代對於資本主義嚮往的表現。〈上班族的一日〉一篇則談論到了在過往的理想與現實間的拔河,「這一整個世界似乎早已綿密地組織到一個無從理解的巨大、強力的機械裡」無論黃靜雄如何希望能回歸期理想生活,終究因爲生計的考量,回到那充滿腐敗、陰謀的職場,人似乎在此之中成為異化的存在。〈雲〉一篇主軸則圍繞著勞工與資方間的不平等關係,從張維傑對過往的回憶帶到小文等人籌組工會之經過,此篇呈現了當代作為勞方階級因為知識上的不足而對於與自身權益緊密相關事務,即便想要改變卻無能為力的虛無,且在萬番努力下終能號召多數人籌組新公會,仍然在資方的強力壓迫之下告吹,勞工相關法律應該是保障弱勢的,實質上卻因資方的政策使其不存在實質功能。〈萬商帝君〉一篇生動描繪了多國籍企業、管理者身分意涵的圖像如何在台灣逐漸昇根並鞏固,在此之中原有的民族主義(包含省籍的)轉化成了對單一價值體系的崇拜和信仰,「作為一個跨國性企業的管理者....正在全世界進行一項和平、無聲的革命:相應於我們跨國企業商品在品質上的統一性,我們創造了一個沒有文化、民族、政治、信仰、傳統的差別性的,統一的市場」這樣將人單元化,並作為管理的客體與工具,既有價值的裂解與忽視使得劉福金、陳家齊在面對國家斷交的為難之時仍能置身事外,林德旺的發瘋則相較之下顯現了資本主義如何深深地使個人服膺於體制並於心理上被徹底的馴服。

2. 請根據《人鼠之間》、《送報伕》、《牛車》等小說的人物和情節,設身處地,並善用政治學,撰寫公開信一封(自設收信者與發信緣由),以說服窮苦大眾,切勿自相殘殺,唯有團結友愛,才得改變眼前境況。(評分重點:切題、參照、善用)

收信者:楊添丁

    近來聽聞您言無論如何努力工作卻無法得到相應報酬,隨著日本人統治台灣,各類現代化建設進駐,高運載量的貨車取代了您賴以為生的牛車,也因為如此造成家中緊張關係頻仍,您與妻子的爭吵亦愈加激烈,為了避免如此嚴峻的情況再擴大,我希望能提供一點棉薄之見予您做為參考。在閱讀了馬克思的相關書籍後,我有了些關於生產工具與經濟結構的觀察,首先我認為您應該先認識到您周遭實則存在了諸多同伴,而有個家庭的您又是何其幸運,目前造就不利的處境並非妻子的無端苛責,其照顧子女亦是付出良多,也並非米工廠的人不諒解,實際上是那些控制著生產工具的資產階級以及透過警察制度來壓迫你們這些窮苦人家的國家機器,現在既有的制度並不站在你們這邊,您看那麼多路都禁止牛車進入,豈不是將您都逼上絕路?犯罪絕不是一個面對此情況的適當辦法,這樣只是讓那些日本人更有理由對您施以不合理之待遇,事實上,您們應該做的是結合那些與您有相似境遇的人,凝聚你們的階級意識,由於那些控制生產工具者決定了現今的社會權力分配,要改變這種結構你們必須向那些坐享其成的人付出一點代價,您曾考慮要改當農夫,我的見解是如此仍會受限於日人對於米到的價格控制,您應該喚起這些農民對於利潤無法確實掌控的現實,並共同團結以謀求更好的台灣人處境。

3.          自評:80
這學期在這門課中學到很多,也記下老師上課時諸多對於文本的解讀,然而我對自身的評價是認為對於小說中人物的詮釋,我仍無法跳脫僵化的、當代的思考方式,特別是在學期後半,對我而言我認為課程相較繁重很多,由於所學的政治學知識大多來自西方,在面對鄉土性較強、深刻與現有社會價值連結的事務,我感到缺乏適當的工具去加以理解和詮釋,這是相較於期中前較大的不同,也是我往後需要更多著墨的部分。最後根據上課出席次數以及先前在貼文上的呈現,以及對於上課討論論題自身的參與程度,我給自己80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