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期末考題

1. 《華盛頓大樓》系列(四篇)如何展演了什麼樣的臺灣知識與臺灣人圖像?(評分重點:切題、引證、結構)
資本主義建構出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台灣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下,每個人對於他的趨之若鶩、踏入後的迷茫、沈淪與癲狂,展現了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麽的巨大。
在《夜行貨車》中,林榮平習慣了美式的低級幽默,任由美國上司對自己的秘書騷擾,也習慣了企業潰爛醜陋的那一面;但詹奕宏在掙扎過後,選擇帶著劉小玲回到那夜行貨車轟轟開向的南方故鄉,在最後他仍堅持著自己的自尊。雖然結局以一種曖昧的形式結束,但還是可以推測有些人仍舊抗拒的資本主義腐蝕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
    但系列的其他三篇,主角們最後都選擇了投向資本主義的懷抱,甚至到《萬商帝君》中,主角們還以對彼得杜拉克的熟悉為榮,好似找到了共通語言,出生背景、國籍、甚至是政治現況,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了。把自身融入資本主義的過程中,台灣人找到了歸屬感,一種存在於國族認同、自我認同之外的歸屬感——不必再苦惱自己到底是誰,只要切記,世界上有更值得我們花力氣追求的,而那可以帶給我們名利、地位與財富。
從這種光榮感,讓你堅信可以成為流通於國際的專業經理人,使我們完全拋棄台灣人、本省人的各種標籤,重新塑造各種價值觀、改變信仰。放棄掙扎、任由沈淪,我想就是本書帶給我的台灣人圖像吧。

2.  請根據《人鼠之間》、《送報伕》、《牛車》等小說的人物和情節,設身處地,並善用政治學,撰寫公開信一封(自設收信者與發信緣由),以說服窮苦大眾,切勿自相殘殺,唯有團結友愛,才得改變眼前境況。(評分重點:切題、參照、善用)
書本、人物:《送報伕》中的楊君
那年在日本團結了受壓迫的勞工們,成功讓派報所老闆接受我們開的條件,改善底層勞工的生活,回到台灣,我打算教育更多的村民,讓他們認清現實,唯有自己幫自己,我們才能翻身!
「親愛的里鄰,幾個月前我前往日本討生活,遭遇的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報社社長任意壓迫勞工、榨取勞工身上最後一點利用價值,我卑微的一步步退讓,希望能在這不景氣的年代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殊不知他就是用這點,蠻橫的奪取身為一個勞工的價值,就像當初製糖公司奪取我父親的土地,粗魯無恥。
但這次我們沒有退讓,同是送報伕的田中先生聯合所有受壓迫的勞工,幾過幾個月的串連,我們發動罷工逼迫老闆把屬於我們的好處吐出來。
各位,我們成功了!但這並非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是,這靠的是我與其他勞工互相幫助、信任、團結,才可以為老闆帶來威脅與震撼。如果當初我們堅持不蓋章,不害怕他們威脅,大家團結一至,為我們自己拼一個可能,結局是不是就會不一樣了?
所以我在這邊懇請大家,不要無聲無息成為製糖公司的俘虜,我們有權利珍取自己的權益,但前提是大家要團結,如果我們害怕大人、害怕社長而不敢出聲、不敢凝聚在一起,那我們一輩子就只能活在他們之下,我親愛的鄰里啊,為自己拼一個未來吧!」
這封信,我親手複寫了無數份,趁夜晚無光之時,一封一封的投進里民家中,我用自身的血淚,盼望喚醒大家對公平的追求,哪怕是小小的一個念想,也希望永遠存放在大家的心中,永遠記住自己不需無故退讓,沒有人有權利可以奪走屬於自己的價值,無論有形無形。
3.    自評:
我給自己打72分。老師教給我們的問題我無法給出適當回答,仍有許多知識需要吸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